“入泮儀式正式開始,正衣冠!”
負責主持司儀的是教育總署的署長大儒司馬才章,漢京文宣王廟,皇帝親臨觀禮。
今天的這場入泮儀式,場面盛大,不同尋常。
各大報紙早在幾天前,就開始宣傳。
京師上下,都知道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今天要拜孔子入泮,甚至在官方授意下。報刊也早就在炒克洛維國王早年在漢京的生活,以及如今他身為國王卻一心向往中華和仰慕儒學,有意要將儒學傳授到西方去。
在司馬才章的高聲唱喝下。
國子監祭酒孔穎達上前,親自為克洛維整理衣襟。孔潁達身為孔聖人的第三十一世嫡系子孫,在今天這個場合也更顯隆重。
身為翰林院的九位學士之一,他一直還兼任著國子監祭酒之職。
司馬才章也是有名的儒學大家,他站在一側,高聲道,“衣冠不僅僅意味著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謂先正衣冠,後明事理。衣冠是讓我們憶起先祖那些優秀品德的最好載體,也是讓人知書明理的第一步驟。”
今天的克洛維也一改法蘭克人的衣著習慣,不但換上了儒衫,甚至連他的那頭披散及肩的長髮,也挽了起來,束髮成髻,戴上了冠。
他神情肅然,表情凝重。
孔潁達為他正完衣冠,然後由一名當世名儒王恭帶著他拜孔子像。
司馬才章在旁邊教導克洛維祭拜孔子的儀式。
“祭拜孔子,我們要行三拜九叩禮,左手抱右手,對,就這樣抬到眉的位置,然後先是一個鞠躬長揖。再手下垂,然後跪下,再以拱手的手型,手下去,至地,左手壓右手上,呈十字形,投放到手和身體中間的位置,磕三下,停留一段時間,然後起來,再重複兩次,三拜九叩方成。”
克洛維認真的三拜九叩,對於跪拜一個東方古人,他並沒有覺得什麼不適的。
拜天主基督是拜,拜東方儒家孔聖也是拜。
天主的背後是羅馬,而孔聖的背後是大華,方今羅馬人都還要向大華求助,那他克洛維直接拜孔聖又有什麼不對的。
儀式的最後,王恭還在克洛維的額頭上點上了一點硃砂。
這點硃砂又稱為聰明記、開天眼,寓意從此眼明心明。
王恭拿筆親自把克洛維的名字記錄在一本名冊上,這是大華的學名冊,入學學生都會記錄在學冊之上。因為大華官學都奉儒家為尊,因此學生又稱儒生。
名字錄入學冊,便成為一名儒家門生。
張超笑著上前,從孔聖像下扶起克洛維。
“國王陛下,從現在起,你就是一名正式的儒家門生了。”
克洛維握著皇帝的手,十分用力,激動之下都忘記了失禮。
今天克洛維改信儒教,拜孔入泮,這不亞於當年他祖先克洛維一世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禮一樣。
這一刻,無數人見證著。
為了表示華法兩國的友好聯盟,大華皇帝張超特與克洛維結為兄弟,張超還為克洛維取了一個漢名,張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