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後,日變短,夜變長。
天也一天比一天涼快。
八月初七。
夜。
登基的前一夜。
張超一家人已經搬進了紫禁宮,入宮第一件事,張超把紫禁宮,改回紫微宮。
登基用的冠冕禮袍都準備好了。
殿內省尚衣局女奉御帶著一群局內宮女圍在張超四周,為他試衣。尚書局的人手藝非常的高超,衣服袍冠鞋襪等都非常的貼身合適,不大不小剛剛好。
這些人也是非常辛苦,她們負責宮中皇家的衣服,不但要製作,而且每天半夜就要開始熨燙衣物,等皇帝起來前,就要把衣服準備好送過去。
衣服熨燙的很整齊,而且燻過衣。
上玄下赤的龍袍,顏色偏暗,這種色調張超並不喜歡。赤是暗紅,玄色,則是先染白再染黑,黑中揚赤。
皇帝的這套大禮服,其實還是起身周,一直延續到如今,象徵的是正統。
奉御捧來旒冕。
皇冠嚴格來講,不叫冠。
皇帝戴的叫冕,冕和冠算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雖然說這都是戴在頭上的物件,但對於帝王而言,含義就帶有唯一性和推他性了。
就好比皇帝自稱朕,朕雖然也是我的意思,但除了皇帝其它人不能用。
冠,就好比我,很平常,誰都能用,甚至連猴子都能戴。
但冕,則獨顯尊敬,彰顯身份。
所以加冕、衛冕也就擁有獨特的含義。
冕,天子、王侯、卿大夫才能戴的帽子,說文解字裡專門註明,冕,大夫以上冠也。
帝王冠冕,就是皇冠,皇帝才能戴的帽子。
這個帽子也一樣是千百年來都不曾改變的式樣,
大體由“綖”、“旒”、“纓”、“紞”、“纊”、“紘”等組成。
綖,就是頭頂上那塊長方板,前圓後方,寓意天圓地方;旒,就是懸掛在方板前後的那個珠玉簾,一般用五彩絲線穿五彩珠玉串連而成;
纓,冕板左右垂下的紅綢繩;
紞,有專門用途,也是絲做成的線繩,線繩下端有個黃色綿丸,專用名詞叫黈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