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舊幣回收改鑄新幣,這也是瞎折騰。”
舊幣回收鑄新幣,把回收來的錢融了,再鑄新錢,翻新一遍,其實沒什麼利潤可言。
只有把那些金銀銅塊拿來融了鑄成錢,才是真正的利潤。
說來還是承乾精明。
管你們怎麼做生意,做什麼生意,他只盯著一樣,收稅。
如果是很賺錢的生意,那他就要把它列入特別稅名單裡。跑外貿的,朝廷徵關稅、船稅。
那些出口利大的商品,什麼絲綢茶葉瓷器糖酒等,統一還要加稅,一加就是兩成。
“估計今年朝廷僅是鹽茶糖酒瓷器和海關的稅收,就能破億。這還不算工商稅收和兩稅正稅呢。那些加起來,一年折算起碼也得六千萬。若是再算上朝廷搞和買經營的那些,一年收入還能增加個兩千萬。”
年收入折錢一億八千萬貫,這個收入確實嚇人。
過去武德年間,還徵收實物稅的時候,折錢的話一年估計也就一千多萬,而到現在,不到二十年,翻了近十倍。
“其實朝廷開支也挺大的。”李靖倒是說了句公道話。
這一億八千萬,有三分之二是留給地方的,留縣留州留道,留這麼多稅給地方幹嘛?
地方官吏的薪水,學校教師的薪水,還有各級機構的辦公費用,以及一些道路橋樑建設,水利維修等的專案錢款。
以前朝廷收的稅少,但稅全上繳朝廷,地方沒節餘,甚至官吏薪水、辦公費用、官學開支,全都是靠朝廷給的田租,還有朝廷給錢放貸收息。而且有薪水的官和吏很少,絕大多數吏都沒工資。
而地方上要做什麼專案用錢,多數還是再額外徵收。
所以一面是朝廷沒錢,一邊是地方沒錢,另一方面百姓負擔還重。
現在雖然有人說朝廷冗官冗吏冗兵,官吏數量確實多,官員的數量也大大增加了,吏員的數量更是龐大。
可是帝國對於地方上的統治卻是大大增強了,效率也強了。
各地富裕起來,百姓生活也好多了。
甚至因為工商興盛,稅收多了,但百姓的負擔還輕了。
每年朝廷做預算案,最大的開支還是軍費。六十萬大軍,養軍費用不少,尤其還有許多新設的軍校等,另一方面則是打仗開支大,朝廷不斷的對外用兵,甚至多個地方開戰。
幸好還是無往不利,處處攻城破地,繳獲戰利品也多,朝廷賞賜、撫卹給的多,糧草軍械耗費的多,但靠著繳獲等,平衡了許多開支。
要不然,以大唐如今這種四處開戰,還總是打的這麼大,早就破產了。
隨便打一仗,耗費都是千萬貫以上。
官吏薪水也確實佔了朝廷開支的大部分,剩餘的則是文教醫療,還有基礎建設。到處挖河修路,就沒有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