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
呂宋城外新建了一處工坊,不是普通的作坊而是油坊。這裡榨的也不是一般的豆油菜油,卻是椰子油。
椰子不但可以鮮榨椰汁,也可以深加工。椰肉既可以榨油,也可以生食還能做菜,又可以製成椰奶、椰蓉、椰絲、椰子糖、餅乾、椰子罐頭等。
椰纖維還能做毛刷、地毯、纜繩等。椰殼可以做各種工藝品,椰樹幹可以做建築材料,連葉子都能拿來蓋屋頂或紡織。
可以說,這東西全身是寶。
如今的唐人已經習慣了鐵鍋炒菜,炒這種烹飪方式算是成了比煮還要更通用的方式。
隨著炒菜流傳的首先是炒鍋,如今在聯合鋼鐵的產量和技術革新下,鋼鐵產量那是不斷翻翻。
有了大量鋼鐵,不但各種武器鎧甲數量和質量大增,連帶著各種鐵製農具和炊具也都普及更廣。
設在廣州佛山的佛山鐵廠,成了張超名下又一大鋼鐵大廠,每年產的鐵數量極大。
而緊挨在佛山鐵廠邊上,就有一家大型鍋廠。這家廠全名廣州鐵鍋廠,專門生產各式各樣的鐵鍋鐵壺等,其鐵鍋質量極佳,產量也高,因為靠近佛山鐵廠,成本較便宜,而技術又過硬,使得如今銷售遍及天下。
每天都有大量的鐵鍋運上珠江裡的船上,然後銷往各地。
佛鐵和廣鍋,現在是名揚海內外,甚至連歐洲商人都特意採購廣鍋。
物美價廉的廣鍋,也算是為炒菜貢獻了很大力量。
鐵鍋價格便宜了,質量更好了,如今的大唐百姓,幾乎家家都有鐵鍋。條件好的,那是大鐵鍋小鐵鍋,甚至還有炒鍋煎鍋燉鍋等分類。
鐵鍋有了,炒菜也就更流行了。
不過炒菜不光得要有好鐵鍋,還得要有油。
尤其是需要植物油,動物油脂炒菜也行,但易凝固,炒菜也煙大,是絕不如植物油的。
早年油可是很貴的。
甚至照明用和食用的油是不分的。
點燈和吃的都是一個油。
還價格很貴,一般都起碼百文錢一斤油。
這個價格,也正是限制炒菜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大唐那些大城市裡的百姓,一個成年人做普通的工一天也才賺百文。而在過去,一天能賺二十文都算不錯了。
炒菜偏偏又是最費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