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只是些無地的貧困百姓,到了後來,百濟和新羅都開始暗地裡派人過來,甚至派官過來管理。
現在大唐內亂,他們更是立即迫不急待的就以支援太子為由,出兵大唐的朝鮮道。
“暫時不用理會他們,用不了多久,到時我們就會去教訓這些傢伙,甚至可以考慮乾脆滅了兩國。”張超很不客氣的道。
·······
李績已經領兵出京,不過大軍過來,還得有段時間。
“如今南邊局勢還挺穩定的,我以為眼下我們應當多拉攏人心。可以考慮舉行一屆特科。”
科舉三年一次,正常是明年舉行第三屆新科舉會試。
“這個可以,讓嶺南福建廣南扶南幾道的舉人們今年特考一科,多錄取一些士人。”
張超笑道,“其實嶺南之外的舉子也可以來參特科,來者不拒。而且我認為,今年的科舉會試要多增加名額,不如錄取一千名進士吧。”
進士名額翻一倍,而且不影響明年正月的會試。
這意味著舉子們不再是三年一考,而是三年內有了兩次機會,進士名額更是高達一千五百個,這相當於正常三屆會試的錄取名額,三屆可就是九年啊。
對於讀書人來說,這可就非常有吸引力了。
“還有不少的商賈士族,也在往我們南邊跑,我覺得也應當歡迎他們來落戶。”
張超和馬周向來很有默契,兩人一個首相一個次相,一項項重要的軍國大事,卻在很輕鬆的氣氛下談定。
“福建、廣東、廣西、廣南還有扶南,應當抓緊時間舉行推選,儘快選出新一屆的議會議員。然後再選出監國朝廷中央議會的議員們。”張超對於此事極為重視。
現在是大好的機會,這個時候不讓議會爭取到權力,以後就更難了。
現在開了個好頭,承乾給了議會一個封駁、監督之權。張超得利用好他,利用好了,既能夠把整個南邊的各方勢力團結一起,也能夠讓議會真正的在朝堂上站穩腳跟。
地方上,依然只有民議會,分為道州縣三級,而朝廷則有上院和下院之分,世襲貴族和終身貴族還有退體致仕的三師三公和宰相都為上院貴族院議員。地方則選出有名望計程車紳商賈成為下院的中央民議員。
上院議員為終身制,下院議員則為五年一任,可連任兩屆。
這兩院,可以說是張超為兩個階級設立的。上院,自然是貴族階層,而下院,由士人、商賈、地主等組成。
充分照顧到了各方的利益,滿足如今日益新興強大起來的地主庶族和商賈們的利益。
議院擁有的兩大權力,監督權和封駁權,張超打算把封駁權交給貴族院,把監督權交給民議院。
“由貴族院推選議員組成六科,負責對應內閣六部,掌封駁之權。六科,每科十三名科議員,推行產生,五年一任,可連任兩屆。”
馬周認真的傾聽著。
“那眾議院呢?”
上議院拿到了封駁大權,民議院裡都是新興階層,總不能讓他們坐冷板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