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諸侯不得自制武器裝備,所有裝備,皆須向朝廷採購,並且數量不能超過所有兵額之需。”
朝廷不承擔半點領主們的軍費,而且領主們不得自己製造軍械裝備,只能從朝廷採購。僅這兩條,也讓大多數領主難以真的如額擁兵了。
就算是李超這樣有錢的領主,但軍械製造權不在手,只能從朝廷買,也會大受限制。
領地的行政和財稅、司法三個大權,依舊歸朝廷。朝廷派遣官員管理地方上的行政、司法和財稅。
領主們爭取到的,只有統兵權。
還有領地稅收,領主們能拿到一半了,這也算是極大進步了。
但可以預見,朝廷以後肯定會減少對邊疆領地的兵馬派駐的,以後領主們真的只能靠自己了。
李超卻挺高興的。
好事。
能拿到兵權,已經非常重要了,起碼諸侯在領地上更有安全感了。
兵額上也挺讓李超滿意的,子男一千,侯伯兩千,縣公郡公三千,國公五千,郡王八千,親王一萬。
這比過去的領主衛隊的限額,都是數倍的提升了。
何況還有民兵呢,民兵與封臣軍隊的最大區別,也就是裝備和訓練上的了,但卻沒有數量限制,真發生戰爭,可以成為領地軍隊最好的補充軍。
“此事陛下同意了嗎?”李超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承乾道,“孤已經奏報給陛下了,但陛下依然是沒有回覆。”
“太師真不留下嗎?”
“準備出京轉轉。”李超道。
爺倆就這樣一對一答,都有些漫不經心。
承乾剛接過皇帝拋下的朝廷,肩頭沉重。而李超卻是在想著,該離京巡視一番了。
“既然如此,孤也無法挽留。孤為太師加巡撫關隴河朔青藏西域銜,太師代朝廷巡撫長安以西諸地,體察民情,按察百官。”
李超推辭。
去長安等地一趟後,他還打算再去東南呢。
“太師不要推辭,這又不是什麼封賞,是一項差使。”
“也罷,不過我可能會不太負責。”
爺倆說了好一會話,最後承乾親自送李超出宮。
吉日選定,宮中使者和禮部的官員來李家宣讀冊封太子妃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