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唐朝好地主> 第1164章 過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64章 過堂 (1 / 3)

午後。

漢京上東區,御旨敕造趙王府中。

崔鶯鶯臨桌翻看著賬本,紅線、四娘還有鄭婉言與盧音音四人則在幫著對賬。屋裡五個女人很忙碌,算盤珠子拔的嘩啦啦響。

李超面帶微笑走了進來,崔鶯鶯也不抬頭看他。

倒是紅線抬頭對他笑了一下,又馬上低頭算賬去了。

崔鶯鶯算盤打的極快,她甚至能在算盤上同時記兩三筆賬。

李超站了一會,忍不住,乾脆搬了一張椅子坐到崔鶯鶯旁邊,眼睛瞄到賬本上,幫她報數字。

“你這樣我沒法對數了。”崔鶯鶯停下來。

其它幾個女人也立馬都停下了手裡的動作,一起望過來。

李超呵呵一笑,“家裡不是有賬房嗎,那些可都是盤賬高手,哪用的著你再辛苦對一遍。”

李家如今這麼大的產業,真讓這幾個女人對賬,一天對到晚也對不過來。李家的產業,都有一套嚴格的會計和出納制度,會計管賬,出納管錢。甚至整個李家產業的賬本,都要定期上報稽核的,會計出納既受塊塊管轄,也受條條管理。

有這套嚴格的財務制度,誰想在李家的產業裡伸手,那真是找死。雖然一直都有人這樣幹,但每個一伸手的,基本上都被捉了。

崔鶯鶯也只是習慣了,把下面報上來的總賬,經常對一對。倒不是查差錯,只是讓自己心裡有個數。

“這幾年我們家的棉產業真是越來越大了,五年前剛做的時候,哪裡想到,今天居然有這麼大的市場和利潤。”

其實按歷史記載,棉布其實在漢代之時,海南雲南等地就已經有了棉花和棉紡技術了,當時生產的一種叫廣幅布的就是棉布,為漢朝廣為徵用。

另外漢書哀牢夷中也記載當時雲南山區和瀾滄江流域的棉紡生產情況,書中寫哀牢山土地沃美,宜五穀蠶桑,知染採、文繡、罽毲、帛疊,藍幹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有梧桐木華,織以為布,幅廣五尺,潔白不受垢汙。

帛疊即是白疊,藍幹細布是有藍花的棉布,梧桐木華即是棉花。

在西域地區,高昌等地也種植棉花,生產棉布。

西域商人帶來中原的白疊布,就廣受歡迎,還十分貴重,不少棉布比絲綢還貴。但比較奇怪的是,棉花在中原卻一直沒有種植,多數只是在貴族們的花園裡當做觀賞植物。

李超在五年前,開始在西北種植棉花,並派人培育改良新品種,又發明了去籽的腳踏軋花機。

這種機由兩個滾筒組成,一個滾筒上面佈滿了鐵製的尖釘,可以抓住棉花,將其跟棉籽分開。第二個滾筒上佈滿了短而硬的毛,將第一個滾筒上的棉花刷下來,使其不致堵塞。

這種腳跟軋花機器的產生,讓棉花的加工效率極大的提升。

在高昌,當地種植棉花的人,去籽主要還是採用手工摘籽和鐵杖趕搓去籽,這種方法效率十分低下,一天也去不了幾斤籽棉,得不到多少淨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