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的人,生意肯定好的,要不然豈不虧本。
“自今年越王南下嶺南之後,我們交州城也越發熱鬧起來,來的商人更多了。我們店的生意也好了許多呢,如今店裡六個人都還忙不過來。”姑娘說道。
正聊著,一個衣衫破爛的老人,打著赤腳,拄著個竹杖出現在門口,手裡還端著個破陶碗。
櫃檯後的掌櫃說了句,“去打發下。”
姑娘對李超投以歉意的眼神,然後起身來到門口,往老頭的碗裡放了兩個銅錢,老頭向店裡躬身行了個禮,說了幾句謝謝才離開。
李超看著那個身影,若有所思。
“交州乞丐很多嗎?”
姑娘歉意的道,“以前不少,但這兩年已經越來越少了。”
姑娘也是個善談的。
按她說的,以前交州也有甘蔗,也製糖,但糖產量並不高,交州的糖名氣也不大。那個時候,最受歡迎的糖還是天竺的白糖呢。不過天竺的白糖,其實也是紅糖,或者說是黃糖,並不白。
可當時也是獨家的技術了。
交州做為南方第一大港,還算不錯的,但周邊的農業並不算發達,哪怕這邊有極好的平原。但這邊也經常有暴風,雨季時又會有洪澇,旱季時有時也會有旱災,並不全是風調雨順。農民、漁民也經常受災,和以前中原一樣,一遇災,便衣食無憂,甚至得借貸,賣田賣房賣兒賣女也是常有的事情。
遇災時,就會有大量災民湧來交州,畢竟這裡是個商港。
這幾年呢,許多中原的商人前來,在這邊買田制業,建立了甘蔗種植園,建立了甘蔗榨糖廠,煉糖廠等。對於交州的百姓來說,這是好事,因為不但甘蔗價格漲了,而且糧食收購價也漲了,並且他們還能在農閒時打打零工賺賺錢,甚至有些人家的孩子直接送去做學徒夥計和工人,也是條出路。
遇上風災洪災的,城裡的李記錢莊還給低息借貸,各大種植園蔗糖廠還給捐錢捐糧救災,還給災民們提供些工作,總之,大家日子確實比以前好過了。
“現在有手有腳的人,基本上都能養活自己。哪怕家裡沒產沒業的,可也能去種植園裡做活,那邊待遇還是不錯的。”
說到這裡,姑娘對於那些中原來的莊園主、商人們還是很感激的。她家以前有地,後來因為遇災借了高利貸,最後還不起,田也抵押掉了,甚至姐姐還被送去大戶人家做丫環了。
正是中原的那些人來了後,他們家的生活才得以改變。他父母給一個甘蔗種植園裡種甘蔗,有著一份固定的薪水,而不是佃地種植。此外她也在城裡找到一份工作,每月的工錢有一千多錢,還包吃住,一年能攢下來十貫錢,這在交州,已經是不少了。
她的弟弟,甚至還進了莊園主開設的學校,完全免費讀書。甚至她自己,都有報城裡的掃盲班,學習寫字算數,因為如今官話講的不錯,也會簡單的寫算,東家甚至說要給她加薪水。
“趙王來了,以後我們的日子會更好呢。”
李超望著店鋪門口,那個乞丐的身影已經不見了,他搖了搖頭,做的還不夠,還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