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記寶鈔防偽效能高,而且許用便捷,這就好比後世的手機支付一樣,太方便了,誰都願意用。
朝廷設立銀行,也開始做存貸業務,併發行了紙鈔金券之後,一開始遠不如李記的寶鈔。但畢竟也是紙鈔,又是朝廷所發,在紙鈔已被大家接受的情況下,金券的推廣很快。
尤其朝廷推行金券比李記更方便,他們印刷了金券之後,直接給官吏們發放俸祿,給將士們發放薪水,甚至官府、宮廷採購的時候,也用金券。雖然發放俸祿、薪水和採購的時候,只是部份用金券替代,但也是相當量大。
好在李世民還是比較聽取李超建議的,沒搞只出不進。
如今新的兩稅法推行,夏稅徵錢,百姓既可以交錢,也可以交鈔。官府不拒絕以鈔納稅,而且沒有折扣這些。正因此,百姓們現在對鈔很喜歡,買賣交易方便,而且納稅也方便。
如今中央銀行委託李記的印鈔廠印刷金券,然後發放俸祿薪水、政府採購用出去,金券在市場流通,最後又以稅收的形式收上來。
這是一個很健康的模式。
不過李超一直比較擔心的是皇帝和朝廷的節操,萬一皇帝缺錢,他會堅守自己的底線,不去超發紙幣?李超覺得這個很難,也許李世民眼光較遠些,不會亂來,但以後的事情誰說的定。
他們可不比李記,李記不敢亂來,有朝廷監管著,可誰來監管朝廷。
好在這次朝廷大清洗,發了一筆橫財,李世民現在府庫充盈,倒暫時不用擔心這些了。
但李超依然不打算留著這些金券,金券本身又不值分文,因此還是購買朝廷的那些實物財產比較划算,哪怕買些礦山,也不怕砸手裡。
承乾卻對金券讚歎不已。
“金券真是好東西,如今朝廷印發金券,銅錢金銀存於左藏庫中,平時發俸祿薪水也方便的多了,地方上的夏稅,直接押鈔入京,也大大節省運輸上的麻煩。”
李超笑著點頭。
大唐以前因為缺銅,導致錢荒,一直只能是錢帛兼行,甚至布匹、糧食也充當著實物貨幣,這對於商品經濟來說,當然是極大的阻礙。而如今推行的紙鈔,雖然還不是直接的信用貨幣,但起碼在慢慢的改變著錢荒的問題。
畢竟大唐的實體經濟問題還是很高的,以前只不過是缺少足夠的貨幣量來匹配這個經濟總量,於是才出現各種錢荒導致的問題。
錢鈔發俸祿薪水、官府採購,同時朝廷徵稅稅賦收鈔,這對整個經濟來說,都是巨大的提升。
尤其是百姓納稅用鈔,這一條,更是巨大的進步。以前百姓繳納實物,是非常麻煩的。因為各地的百姓,種植的東西不同,有種粟有種麥有種稻,這就得有不同的徵收標準。再一個,各種糧食徵收時,也麻煩,百姓得把自家的糧運去官府繳納,而官府在徵糧的時候,不免又會憑白增加許多火耗,最終又增加了百姓負擔。
而現在不同了,百姓直接拿著鈔到官府交稅就好了,稅率明白的公示,糧鈔轉換也都早公示了,按著那公示的數目交就好,不用再擔心衙役以乾溼啊斗量的時候多少等問題多收糧食。
過去,過方上的衙役是沒有朝廷的俸祿的,甚至地方官員都沒有直接的俸祿可拿,官員們靠職田、公廨田來做俸祿和辦公經費,至於吏員衙役,吏員們靠的是公廨田的錢,以及地方上的一些加派、徵稅火耗。至於衙役,則大多是一種役,他們是服役的,更沒錢。
正是因為這種制度,才導致了地方上的腐敗,因為他們也要生存,朝廷不管,他們手裡又有權,當然就自己動手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