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先看時報。
結果時報頭版的時事新聞,正刊登著侯君集審理案。時報用了整個頭版,把這個案件前情以及現在的結果都刊登了。
報紙上,侯君集的種種無恥行為,都在上面。而且這報紙還難得的是很客觀,整個案情,各方角度描寫,人證物證等等齊全。
甚至連侯君集當庭襲擊李超之事都如實描述了。
最後,還附帶著刊登了李超辭職的訊息。
看到這,馬周臉上微變。
這個時候,時報把這件事情公之於眾,甚至毫不客氣的把皇帝給扯了進去,這不是好事啊。
雖然沒有一句話是直接寫皇帝的,但李超為何辭職?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啊。
馬周眉頭緊皺,這個時候這個案情公佈出來,只怕會讓事情更加麻煩啊。可他也知道,這上面寫的都是非常客觀公正的事實。
再看半月談,果然也把此案放在了頭條。
倒是漢京報,對此案根本沒有隻字片語,他們的頭版頭條,還是高句麗使團抵達襄陽,遞上降表的事情。
這天早上,襄陽城裡許多人都看了時報和半月談。
得益於李超的策略,半月談和時報一開始的辦報宗旨就是客觀公正,而且是以廣告創收,因此如今兩份報紙內容豐富,時事新鮮,但報紙卻賣的很便宜,簡直是跟送一樣。一份不過兩文錢。
襄陽做為臨時京城,各大衙門還有講武堂、國子監等學校也在,再加上那些酒樓茶肆裡也都會訂有報紙,還請人念報,因此這兩份報紙在襄陽的影響力是極大的。
早上報紙一出來,到了中午的時候,差不多整個襄陽的人,都知道了侯君集案。
也都知道了李超辭職之事。
等到下午的時候,報紙的影響力進一步展現出來。
國子監做為大唐最高學府,同時也是勳戚官僚子弟們的貴族學校,加之這幾年朝廷重視教育,有把國子監做為吏員的培訓學校,因此國子監的生員極多。
如今整個國子監擁有生員八千餘,既有勳戚貴族官僚子弟,也有大量的寒門士人。他們在學校讀書,受如今朝廷改革影響,學員們對於時政更加關心,畢竟他們以後多數人要成為吏員,將來甚至成為官員,而這時政,正是他們以後參加吏員考試科舉考試重要的一環。
連國子監的老師們,都是當代有名的儒者以及不少衙門抽調來的能吏。
兩大報紙把侯君集案一披露,特別是李超因此案辭職,引發許多把李超視為偶像的學生們的極度不滿。
有學生號召,要聯名上奏朝廷,為李相說話,要嚴懲侯君集。
半天時間,他們的聯軍書上就有三千多學生的簽名手印。
然後講武堂的學生們也不甘寂寞了。
國子監學生視李超為偶像,認為李超是大文宗大文豪,可他們講武堂也一樣視李超為偶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