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水東岸,一處高坡之上。
年輕的高句麗少帥淵蓋蘇文駐馬坡上,遠眺著對面。
天氣晴好,濡水兩岸又都是一馬平川,站在高坡之上,極目遠眺,甚至能望到百里之遠。
三萬五千唐軍已經渡河。
淵蓋蘇文沒急著去攔截,河上都是厚厚的冰面,又不是湍急的河水,因此守河攔截其實沒必要,他只要攔著通往平州的大路就行了。
手裡拿著一支千里鏡,讓淵蓋蘇文的視野更遠。
數十里外的唐軍,他都能看的較清。
僅看那個規模,確實有三四萬人。這些兵馬,卻分為兩色,白色居多,紅色居少。
唐軍的軍服都是紅色,怎麼現在來這麼多白袍兵?
淵蓋蘇文有些意外,這個尉遲恭不會真的弄來了許多民夫充數吧。
“傳令,佈陣迎敵!”
雖然已經確認唐軍確實有三四萬之眾,可淵蓋蘇文那張大餅臉上卻沒有半點的慌亂。
他手下有五萬大軍,在平城下有兩萬,還有一萬在平州四處攻村破寨,收集糧食,擄奪金銀人口。
此時在這裡,依然有兩萬人馬。
兩萬人,一半靺鞨騎士,一半高句麗騎士。
兩萬對三萬餘,綽綽有餘了。
晴朗的陽光下。
兩支大軍在移動著,看似兩軍隔的近,不過望山跑死馬,兩軍相隔數十里,真要靠近了,卻也還得大半天的功夫。這還得是兩軍同時向前移動,要不然,一天可能還接陣不了。
唐軍順利渡過了濡河。
兩軍的輕騎哨探開始不斷的往來,探察對方軍情,相互越逼越近,兩邊也開始互派出小股騎兵,開始攔截對方的哨騎。
在雙方之間的數十里平原上,一隊隊的唐高騎兵開始交戰,這種小規模的斥候騎戰,更加考量斥候們的本事。
隨著這一隊隊的交鋒,越來越多的情報也傳到兩軍的主將手裡。
“高麗兵馬兩萬,已經出營列陣,向我方靠近!”
高句麗立國很早,早在西漢之時就已經立國,李超記得是公元前三十七年,中原是西漢元帝時候。
如今唐貞觀二年,真正歷史上應當是武德八年,公元六二五年,這麼一年,高句麗建國已經有六百六十二年之久,也算是非常的了得了。
西漢元帝,夫餘人朱蒙在西漢的玄菟郡高句麗縣,就是後世遼寧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