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考試其實也離不開這些。
同樣是以唐代所奉的儒家九經為基礎,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和朝廷的差不多。
有帖經、策問,詩賦、雜文,經義和墨義幾種。
帖經,其實就是填空題目,從儒家經典之中,選擇一句,讓考生填出中間缺少的字句。這個算是比較基礎也比較簡單的,一般只要熟讀儒家經典,那麼這樣的填空題肯定沒問題的。
這帖經考試,考的就是考生對於儒家經典的熟悉度,看掌握的如何。
策問,則相對要難的多了。
朝廷考試裡的垂問,一般會涉及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吏治等問題,命題形式的論述文。李家的考試裡也有策問,但考的不是什麼朝廷大事,國家制度得失,而是如何建設領地這一命題。
另外李家還考雜文。
這其實就是應用文寫作,讓考生們以官吏們常用到的篇、表、論、贊等體裁,讓考生作文,這也算是對考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一種考核了。光讀書不行,還得看你文書能力,好比你在後世進政府上班,你得會寫報告。
李家也考經義和墨義。
經義,以儒家經典中的一段或一句,或不同章節同一主題的句子為題目,讓考生作文,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這有點讀後感,閱讀理解的意思。
墨義,則是取儒家經典中的句子讓考生應答,或者要求對答這個句子的含義,這個相當於名詞解釋或者簡答題,
這些朝廷都有考。
但李家的考試不只這幾項。
李家可是要考整整三天,有九場考試呢。每一場考試,內容都是不一樣的。
帖經、墨義、經義、策問、雜文、詩賦。
包括做詩寫賦,那才六項。
李家還考算術,還考律法,甚至還有一場體能考試。
相比於朝廷考來考去,都只是考經義策問詩賦這些,李家的考試內容可豐富的多。考起來,也更難的多。
“李家這是招募文書賬房,還是秀才進士?”
朝廷科舉的明經科,算是比較重要的科目了,可都主要還是考帖經墨義為主,而李家的考試,比朝廷最難考的進士科和秀才科,感覺都還難。
“太子現在李家的考場考試?”李世民又問。
“回陛下,是的。”
“要考三天?”
“是。”王太監回道,“要派人去請殿下回宮嗎?”
李世民想了想,搖頭擺手,“算了,讓太子考完吧。另外,你去找李府,問他們要一套這次考試的卷子,朕想看看究竟。”
總結,二月結束了,還欠143章。這月更的不多,下月努力,繼續碼字去,馬上一號了,大家有保底月票的投票支援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