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皇帝,當然不會無條件的信任大臣,尤其是李超這樣級別的大臣。但對李世民來說,他當皇帝還不過半年多點,李超對於他的幫助,對於他的忠誠,這些都還讓李世民深信不疑的。
最關鍵的是,眼下的局勢,李世民迫切的需要的是李超這樣肯幹實事,能辦實事的人。這個時候,也不是考慮其它事情的時候,現在若是斥責李超,哪怕是最輕的口吻詢問,都會讓風向大變。
說不定李超最後就得被迫回京。
山南現在離不開李超,李世民把蕭瑀和陳叔達派去了河南和河北,這個時候都已經是用盡辦法了,哪可能把李超調回。
至於李超在山南東做的一切,李世民都知道。
李超在山南和買糧食乾的很漂亮,一個山南東道十六州,短短時間內就湊起了五百多萬石的糧食。現在又弄出了這個糧本糧票,配合救災餅,李世民覺得辦法不錯。
李超的辦法,確實有點強硬。
和買是用強,統一糧價是用強,憑糧本糧票購糧也是用強,這些確實大大侵犯了那些地方豪強們的利益。
若是平時,李世民也不能坐視這種事情發生。地方豪強的力量也是很強大的,皇帝也不敢把他們都得罪了。
可現在是什麼時候?
得罪豪強,損害他們利益,確實會有後患。可如果不這樣做,到時中原數以百萬的百姓成了饑民,饑民流動起來,成為流民,那可就更加的可怕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
李世民也只能在這其中,做出無奈的選擇。
他都在考慮,是不是要在關中、河南、河北等地也推行李超的這些強硬政策了。
統一糧價、糧食計劃定量配給、將糧食加工成救災餅,以增加糧食的數量......
都是狠招,這些招數一出,必然大損朝廷的威望,可李世民也沒多少選擇。
兩害相權取其輕!
越是災荒之年,如果朝廷不出一些強力手段,越難控制局勢。糧價會漲的越發的離譜,富人們越發的會囤積糧食。
就跟李超所說的一樣,一邊是無糧的饑民,易子而食。一邊是家中糧倉滿滿的富人地主們,卻一粒糧都不給拿出來。
饑荒過後,餓死數以百萬計的百姓,那些寶貴的糧食,卻可能在富人倉中發黴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