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衙城之後,沿著第一直街往南走,很快到了渡口。
渡口旁邊就是通往襄陽城東魚梁坎的浮橋,不過李超近來很喜歡到渡口坐渡船,而不是直接走浮橋。
渡口很熱鬧。
雖然有浮橋透過對岸,但這座橋並不是什麼人都能走的。出入盤查很嚴格,得有通行牌才能走。若是無牌,可是會被盤查審問,說不定還要被抓去做幾天勞役。
只有島上的居民才會有通行牌。
一般的商民,還是在渡口坐船。渡船有大有小,小的渡船其實就是個竹排,走在上面搖搖晃晃浮浮沉沉,一不小心還會打溼鞋,夏天倒無所謂,可冬天溼了鞋卻是個麻煩事。尤其是排子坐不了幾個人,載不了多少貨。
大多數人會做渡船,這些船其實沒有船艙,就是一個底殼子,上面就是沒摭沒擋的空處,但這樣的船勝在穩。尤其是對於許多不會水的北方旱鴨子來說,坐那搖搖晃晃的排子,簡直就是要人命,看著就暈,更別說坐了。
李超有一艘專門的渡船,船隻造的很漂亮,渡口的船隻中,這條船是最顯眼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這是一條帆船。
一條三桅帆船,能載一百多人,排水量估計得有一千來噸的樣子。其實這條船,是李超完全仿照登陸北美的五月花號帆船打造的。
由襄陽造船廠打造而成,花費了不少時間,認真按資料還原的那條五月花號。建這條船,其實主要還是研究下造船技術,這是條實驗船。
後來李超把這條船當成了自己的渡船,放在魚梁洲渡口,有時也會坐著這船到漢江上釣魚。
這條船,李超就叫他五月花。
五月花號在這裡顯得很特別,雖然如今大唐這種帆船也不少了,但帆船造價不菲,因此這些船都是跑海上,基本上都是四海公司的船,在這襄陽,這大帆船可是很少的。
船員早知道李超這個點到,因此橋板早搭好了,李超直接騎著馬上了船甲板。
“老師。”
船甲板上,太子承乾微笑站在那裡。
又過了一年,年長一歲,如今九月的太子,長的更高了些,嘴唇雖然還沒有長出鬍子,可個頭確實又拔高不少,而且聲音也已經在變。
承乾上前幾步,為李超牽馬。
走動之時,太子步伐很穩。
去年墜馬,太子養了很久的傷,到現在,終於是徹底的恢復如初了。
“你今天怎麼又跑出來了,李少保沒給你佈置功課?”李超下馬,站在太子面前打量了他幾眼,然後笑道。
一提太子少師李綱,承乾就不由的撇嘴。
東宮二老,太子少師李綱,太子少傅裴矩。
李綱八十多歲了,裴矩也七十多歲了,這兩個是承乾的老師,但他們跟李超的教育方法完全不同。
承乾對這兩頭,是厭惡無比,整天只知道講些大道理,裴矩還好點,最煩的就是那個李綱,天天照本宣科,然後佈置一大堆的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