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主要還是太年輕,要不然,想投太子門下的人不要太多。李世民夫婦對太子管的較緊,宮裡的人基本上都是他們以前身邊的老人。人是可靠,但都是皇帝皇后的人,並不是很讓承乾滿意。
“老師你在做什麼呢?”
承乾看著李超桌上好些圖紙,不由的好奇的問。
“一些海船的圖紙!”
“海船圖紙?”承乾越發的好奇了,這個老師總讓他覺得無所不能的樣子,現在居然還在研究海船圖紙。
他轉著輪椅繞到李超身邊,湊過去看著桌上擺開的圖紙,這些用鉛筆畫的圖紙,很詳細,各種線條圖形,還附有許多資料。
虯髯客他們遠渡重洋的海船,稱為木蘭舟。
這種船跟花木蘭沒有關係,是用一種叫木蘭花樹幹做成的巨型遠洋海船。這種船相當大,可同時搭乘六七百人。
結構堅固而且抗風浪能力還強,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都聲名遠播,甚至在波斯灣中航線行,因為船身過大,這些船隻能依靠在後世伊朗南部的港口,貨物得換小船才能繼續向西航行至幼發拉底河口。
虯髯客等中原海商,正是憑藉著這種堅固安全的木蘭舟遠洋貿易,他們還擁有很嫻熟的航海技術,擅於利用季風揚帆航海。
虯髯客他們的商船,每年都是在冬季等候季風到來後,在冬春季出航到南洋各地。而在夏秋時,他們就會從波斯、印度、南洋等地揚帆起航回中原,或者從中原航行到新羅和日本去。
李超跟張仲堅已經算是達成了合作協議,虯髯客也把這些海上的具體情況說了許多給李超聽。
李超聽的都不敢相信,隋唐之時,居然就有了這麼成熟的航海技術。
對於木蘭舟,他也很好奇。
虯髯客給過他木蘭舟的圖紙,還有不少詳細的資料。這種船,應當說還是比較古老的,遠不及後世的寶船、蓋倫船等大帆船,可他們卻依然就靠著這樣的船,能一直航行到波斯灣去。
讓人驚歎。
更讓人佩服的還是他們對於季風的掌握和利用。
也正是因為他們早就掌握了季風的利用,使得以前的海商們,在海外的時候因等待季風而要暫時居住海外,珍珠島的那些漢商,最早正是為了等候季風而暫時居住在那裡。有的人後來在當地開起了商鋪,有的人娶妻生子,還有的人則是因為逃離中原,有家難回,漸漸的,許多人不再回去,珍珠島等航線上,就有了許許多多旅居在外的漢人。
不過驚歎之餘,李超這段時間對隋唐時的航海技術做了仔細的調查之後發現,木蘭舟其實也沒有那麼牛,航海技術也沒有超出時代的限制。
這時代的航海,其實不是那種李超原來想象中的直接從東南沿海,一直航行到波斯灣。而是分段航線,比如從廣州出發的木蘭舟,可能只航行到交州。船進港,貨物下船,然後再轉由交州港的船裝貨南航,航行到林邑,換林邑的船到珍珠島等,這樣一段一段的接力航行,最終到達波斯。
貨主和貨物沒變,但船和船主船員其實換了許多批。
出現這種原因,還是因為許多技術限制原因。比如從廣州到波斯,太遙遠,很少有船主能夠完全掌握那麼長的航線。而一條船隻跑一段,航線掌握就要詳盡的多。
就連長江上的船,都不是跑整個長江的,也分成下游、中游、上游多段,許多船都只跑固定的一段。
這樣,當然是更熟悉,也更安全,更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