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苣原產西亞,是隋朝用重金從外國使者手裡求得,故又稱為千金菜。
菠菜則是從泥婆羅國傳入,也稱波波菜。紫甘南,也一樣是隋時傳入。
除了這些胡字輩的蔬果,歷史上還有番字輩和洋字輩的,比如番茄洋蔥等,一般來說,番字輩的,主要是由兩宋元明時由番船帶入,番茄、番薯、番椒、番石榴、番木瓜等。
而洋系列的,洋蔥、洋姜、洋芋、洋白菜(捲心菜)等,則我是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隋朝的時候,有不少胡菜,但沒有番菜、洋菜。
當然,古代中國百姓也培育了不少菜種,比如白菜、油菜、茭白、韭黃。
李超愛做飯,但許多後世普遍的食材蔬果這個時代,在唐朝卻沒有。
西紅柿、洋蔥、紅薯、花生、土豆、辣椒、捲心菜、西葫蘆、花菜、甘藍、苦瓜,這麼多的食材都是沒有的。
最讓李超痛心的是,辣椒這麼重要的菜,也沒有。
沒有辣椒,多少菜都做不了,雖說他也開發用茱萸替代,但卻還是無法達到辣椒的效果。西紅柿蛋湯也吃不了了,酒鬼花生、鹽水花水也沒的吃。
連苦瓜都沒的吃。
好在沒花生還有蠶豆、綠豆、刀豆、豌豆、扁豆等。
地三鮮吃不成了,沒土豆和青椒,可起碼茄子在晉代就傳入了中國,楊廣就最愛吃茄子,還欽命為崑崙紫瓜。
現在初夏季節,比起冬春時,蔬菜還是不少的。
把胡蘿蔔先切片再切條然後切成丁,把熏製的極好的灞上火腿,取一塊下來,洗淨後同樣切成丁。
如紅磚一樣漂亮的火腿,散發著好聞的氣息。
一邊切,李超就忍不住直接撿起一根塞嘴裡嚼了起來。上好的火腿其實早就熟了,不用再加工都能吃,鹹中帶香。
把胡蔥切丁,再切了幾根小蔥,切成珠。
幾樣配菜切好,李超洗了手,坐灶邊跟鄭婉言聊天。
一邊生火煮飯,一邊聊些詩詞歌賦,特別有格調。
飯煮開,李超把飯撈起來,放入木甄之中再蒸。先煮再蒸,雖然有些麻煩,但這樣蒸出來的飯,卻極外的清香爽口。
把飯撈出來,放入甄中,同時把切好的胡蘿蔔丁、火腿丁還有胡蔥丁一起抖入飯中,再加了點豬油。
蓋上蓋子,架在鍋裡水中,繼續蒸。
“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