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籠,大魚小魚,甚至是水蛇泥鰍螃蟹通通都能關住。
因為這種竹籠都是放在小溝渠裡,籠子中間較高,會露出水面,因此魚蝦等被關進去之後,也能呼吸到氧氣,起籠的時候,魚蝦基本上都活著。
一般收了籠,大家會把那些還活著的很小的魚蝦放回水裡,讓它們長大。
“這得有七八斤了。”張超估計了下,大牛兄弟倆收穫還是不錯的,就是平時編的籠子,傍晚放,早上和傍晚各收一次,運氣好時一天能收二三十斤,一般情況下,一天也能收十來斤。
這麼多魚,大牛當然不會全留著自己吃。
現在大牛是張家的長工,有自由的身份,也娶了七女,七女還已經懷上孕。大牛每天會給七女燉鯽魚湯,給她補身子。
其餘的大點的魚,則會賣給張家溝幾個作坊的食堂,有時也會賣給村外的酒樓飯店裡,反正是不用愁銷路的,因為魚蝦都很新鮮。
至於那些死了的小魚蝦,只要還沒臭掉的,他會帶回家,然後曬魚乾,陰雨天,有時會炕幹,有時則直接給家裡養的雞鴨吃。
反正是不會浪費的。
對於大牛兄弟每天來放籠捕魚,張超是不干涉的。就算二牛還是張家的奴僕,他也不會管的太死。只要不影響到正常的做事,張家奴僕們有時去捕點魚打點獵,或者丫頭僕婦們做點針線活什麼的,賺點外快,張超是不會管的。
管的太嚴格並不是就好,只要給他們定好工作任務,定好工作時間,然後工作之餘的時間,張超都是視為他們的私人時間。
大牛要把那兩條黃魚給張超,這兩條魚其實是黃刺魚,身上有刺,捏它的刺還會發出小鴨子般的叫聲,有的地方因此也叫黃鴨叫。
這種魚無鱗,肉質嫩,燉煮吃最是美味,也有地方叫它黃辣丁。
大牛他們這兩條魚挺大的,每條有半斤多,可以弄上一大碗黃刺魚燉豆腐。
“你們留著自己吃吧,弄兩塊新鮮豆腐燉,絕對鮮美。”
張超笑著往水庫邊走,那裡修有簡易的浮動碼頭,上面還繫了條小船。
帶著幾個莊把頭上了船,張超他們在細雨斜風裡划著船,往上游去。張超也下籠著,不過不是跟大牛他們一樣下那種小竹籠,他下的是地籠。
上百米一個的地籠。
地籠其實和大牛他們的竹籠有些相似,但捕魚能力可就非常強了。大牛他們的籠子只能在小水渠裡,而張超的卻能直接扔在河裡、水庫裡。
洗澡溝雖然蓄水不深,也就不到一丈水深,但魚還是挺多的。這個時代水質沒有汙染,也沒有那些各種各樣的捕魚方式,因此魚很多。
水壩一攔,洗澡溝變成了一個水庫,張超稱之為鯨魚溝水庫,有十幾裡的水面,往上,河面變窄,水變淺,但也還是活水。
這水一直能溯源到秦嶺的藍田山裡去,是清澈的好水。
現在這片水面都是張超獨有,這河裡的魚也是他的,不過大家只是來釣釣魚他是允許的,只要不是拖著網來就行。
別人不許網,張超自己卻每天來網。
他弄了兩副百米長的地籠,也每天傍晚放,早上來收。傍晚又可以收一次,一天能收兩次。就這兩副地籠,張超每天都能收穫兩三百斤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