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一眾學士們來說,就是能夠多領一份俸祿,並不需要真的去翰林學士院當差,也沒差可當,翰林學士們說好聽是備皇帝顧問,但其實也就是個加銜。
張超也不知道李淵為什麼要突然弄一個翰林學士院,然後把兩個兒子招攬的學士們都給弄進去了。
翰林院學士、崇文館大學士、太子洗馬、崇文館副館主、武安伯張超。
名字也有一串頭銜了,能領好幾份俸祿。還加了五十戶的食邑真封,有一百戶了。
對於皇帝老子的公然挖人行為,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沒說什麼。反正皇帝也只是給他們的學士加了個翰林學士銜,又沒解散他們的文學館和崇文館,也沒有把人調走。
聽說張超他們編的這本字典,張超已經取名為武德字典,李淵表示很滿意,哈哈大笑,一臉的皺紋更多了,真的跟個阿婆似的。
編本字典,就編成了大學士和武安伯,這讓廳裡的其它學士們很羨慕。大唐雖然爵位不怎麼值錢,但除非是那些朝廷宰相重臣們,要不然文官封爵還挺難的。一般宰相封個國公是沒問題的,但如這些還在秦王府和東宮的學士們來了說,大部份的人連個男爵都還沒有。
張超卻一下子就從子爵升到了伯爵。
張超自己也對這個突然的升爵有些意外。
更讓張超意外的是,李淵問了雕版的好處後,倒也沒有說要讓張超獻出來了,而是跟裴寂說,讓朝廷拔筆錢出來,然後把翰林院建起來。
李淵的意思是翰林院以後就如現在這些學士在張家一樣,是這些學士們整理註釋經義,編纂圖書的地方。李淵讓張超他們這些學士以後就到翰林院裡去編書,編完字典了,還可以把九經再整理一遍,編一套大唐官方註釋版出來了。
“以後修國史的任務也就交給翰林院了,晉朝、南梁、南陳、北齊、周、隋,還有南朝、北朝,這些都還沒有正史,這個任務就交給你們這些翰林學士了。”
這就是李淵給張超他們的任務了,編一套大唐官方註解版的經典,還要把南北朝時那些沒有修過正史的朝代,修史。
唐朝現在用的經典是九經,因此他們就得編一套九經註疏,或者九經正義。
編史的任務更重,晉至隋,有六個朝代的國史要修,另外還得專門為南北朝各修一本史,這等於要修八本史書,雖然從晉到隋,加起來了也沒幾百年,但越是如此,這史書越是難修。
不過歷朝歷代,能為官方受命修史的人,無不是既有名也得官職很高的文臣們,這些新任的翰林學士們能夠得到註釋經典,編修國史的任務,還是很高興的。
“文遠啊,你編的那套資治通鑑很好,太子給朕看了,寫的很不錯,你也要繼續編寫下去。漢有史記,而我大唐則有你的資治通鑑!以後每寫出新章來了,一定要先送一份給朕。”
“崇文館現在編的那個小學教科書,朕也聽說了,想法不錯,好好編,等編好後,也送一份給朕觀看。若是寫的好,到時朕讓刊行全國,讓各地州縣學用此做為教材。”
張超覺得自己要發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