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農家子弟,哪有這樣的機會。
張超不是唐朝人,他沒法體會到那種想要靠讓兒子讀書,來改變身份,改變家族命運的期望。這也是唐初的府兵如何受歡迎的原因,不能讀書,便只能靠當府兵打仗來博出身。
現在張家願意給這些佃戶一個這麼好的機會,那簡直可以稱的上是千載難逢。別說張家只是要收回田地,收回了田地還能讓這些佃民來張家做工賺錢糧,就算是張家收了田不要他們做工,他們都會千般萬謝的答應的。
“只要有讀書的機會,全家都會拼命的供養的,甚至整個家族都會出錢一起供養,只要那孩子有讀書的天賦。”
一個人讀書出頭,那可就是整個家族都能沾光的。
被馬周這麼說了一通,張超心裡倒是好受了許多。
“三郎打算明年就開學授課?”
“嗯,過完上元節就正式開課。”
“先生請好了?”
張超搖頭,他最近還真沒把心思放這上面,“私塾已經建好了,請兩個先生不難吧?”
馬周卻搖了搖頭,“找幾個讀書人不難,但要找兩個啟蒙塾師可不容易。私塾要開學,要準備的東西還很多呢,得找合適的塾師,得準備課桌椅吧,還得準備好的啟蒙課本。這個基本上買不到的,只能到那些士族裡去抄錄。還要買紙墨筆硯.....”
總之,需要準備的東西確實很多。
“三郎準備招收多少學生?”
張超原本是打算招個二三十個,可現在崔鶯鶯這麼一插手,張超估計怎麼也得準備接收七八十個甚至上百個,畢竟原來佃戶就有五六十家了,而且張家溝還有這麼多村民呢。這年頭家裡孩子都多,有機會能免費讀書,就算一家一個,也能輕鬆的湊出上百個了。
“上百個,那這新建的私塾校舍倒是夠了,但兩個先生怕是不夠啊。”
“那我們兩個也先充個數。”
馬周笑笑,將手裡的道德經放下,“我充個數倒是沒關係,不過三郎你確定你去教書,不會誤人子弟?”
“你開什麼玩笑,我怎麼會誤人子弟?”張超可是讀了十幾年書的人,教個小學會不能勝任?
“給孩童啟蒙可不容易啊!”馬周認真道。
“不跟你說了,我去找鶯鶯,讓她派人去鄭家抄幾本蒙書,再採買些紙墨筆硯回來。再看下鄭家能不能介紹兩個塾師過來!”
啟蒙的課本還是塾師,張超打算直接去找鄭家,至於崔家,張家就不去找他們了,估計他們現在對他和崔鶯鶯還是一腔怨念呢。
哎,連個啟蒙的書都沒的可買,張超搖頭嘆息,太麻煩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