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牆環繞著的張家溝村裡面,馬周正在屋裡算賬,管家則在給送柴來的鄰村村民稱量,牛獸醫正客串著大夫,給幾個身體不適的附近村民們檢查。
一些婦人在磨面,一些人在揉麵......
一片安詳的午後時間,突然的鑼聲打破了這片沉靜。
“咋的還敲鑼了,出啥事了?”
“莫不成還有強人敢來打劫我們村子?”
管家有些慌張的往帳房跑。
馬周已經出來了。
“馬先生。”
“別慌,我們去看看,讓大家抄點傢伙,有備無患。”
張家溝村和其它的唐初村子一樣,外面都有一道土牆壘起的村牆,有七尺高,村裡還有村門,以供出入。這也是自南北朝以來就有的習慣了,兵多匪多,築村牆村門,也是為自衛需要。
不過如今都是大唐天下了,這灞上難不成還出了強匪敢趁關中精銳去了河北來打劫?
張超不在家的日子,馬周已經很快成了張家的話事人了,管家和牛獸醫平時也都很聽這位讀書人的話。
只是當馬周領著一群男丁婦人孩子們拿著扁擔鋤頭桑叉趕到村門口時,卻看到出征的親人。
“看誰回來了!”根叔興奮的對著趕來的村民們喊道。
場面一下子就亂了,找丈夫的找兒子的還有找爸爸的。
眾人都在尋找著自己出徵的親人。
出征時走了五十來個,但現在卻只有十幾個回來。
找到了的,高興的歡呼。那些沒有找到的,急的大聲呼叫,甚至都哭起來。
“大家別急,今天回來的是出征的府兵,去運糧當民夫的暫時還在河北沒回來,但也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回來了。”
張超大聲的告訴大家。
聽到這訊息,村口總算恢復了點。
“青郎,青郎,你在哪?”
一個年青的婦人抱著個孩子在焦急的呼喚著。
自己的丈夫一個月多前出征,他也是府兵,可現在回來的人裡卻沒有他。很快,也有另兩家府兵的家人沒有找到自己出徵的兒子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