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兩位公主外,趙氏皇族已斷絕於胡虜之手,大魏皇朝實則氣數已盡、名存實亡。
然國不可一日無君,此時大魏境內仍舊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急需一位新君主持大局。
臣寧志遠在兩位公主及百官的多次懇求下,終於不得已接任大統,成為新君。
臣自知德行不足、難擔大任,但為保天下百姓安寧,必將躬盡所能、毋以敢忘。
望上天垂憐,護佑大寧。
寧志遠唸完祭文後,將祭文放入銅鼎當中焚燒,然後向上天跪拜行禮,行的乃是最重的三跪九拜之禮。
站在後面觀禮的所有人也立刻跟著一起下跪行禮,不敢有絲毫怠慢。
在行完跪拜禮後,寧志遠這才起身站立,面向眾人。
終於,輪到今天的重頭戲:移交璽綬。
所謂璽綬,就是指大魏的傳國玉璽。
當初胡人入城時,這傳國玉璽自然無法倖免地落入胡人之手。
直到西北軍全殲胡人大軍後,這才重新拿回了這傳國玉璽,並由大理寺代為保管。
由於趙家皇族所有男丁已然死絕,因此移交璽綬這種事就只能由雖為女子,但輩分和身份最高的慶平長公主來做。
在莊嚴的樂聲中,一身宮裝正服的慶平長公主手捧托盤,托盤上面正是之前被胡人所搶走的傳國玉璽。
走到寧志遠面前後,慶平長公主手舉托盤緩緩跪下,然後躬身說道:“請寧公接過璽印,繼任大統。”
後面觀禮的所有官員和勳貴也一起跟著跪下齊聲大呼:“請寧公接過璽印,繼任大統。”
在這些整齊的呼聲下,寧志遠這才表情肅穆地恭身接過玉璽,然後走進內殿更衣。
半柱香後,已經脫下盔甲換上龍袍的寧志遠手捧傳國玉璽,直接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俯視眾人。
一時間,包括兩位公主在內,所有人立刻齊聲大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請起。”寧志遠用低沉有力的聲音說道。
眾人這才站起來,然後執臣子禮微彎著背等候新皇的號令。
受禪結束後,寧志遠釋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皇帝詔書:“今朕承帝王之緒,賜國號大寧。
以和安八年改為光興元年,議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諸不當得赦,皆赦除之。”
但凡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已是慣例,眾人皆不意外。這份詔書,也算是中規中矩。
接下來,就是大肆封賞的時間。
新皇光興帝首先賜慶平長公食邑五千,焞芳公主食邑四千。兩位公主保留稱號,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魏太廟。
封長子寧雅柏為孝親王,次子寧雅楓為恭親王。長女寧雅珊為淑賢郡主,次女寧雅芷為敏清郡主。
奉國將軍李定北封護國公,定國將軍蕭志堅封衛國公,九江知府蘇真封慧國公,三公各賜國公府一座、賞金千兩。
章文軒封惠文侯,暫代吏部尚書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