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再次預見到了大清國可能存在的重大隱患,及時做出了安排部署,鄭勳睿不得不敬佩,他一直以來都認為,真正的對手是皇太極。
鄭家軍有著太多次戰勝八旗軍的戰鬥廝殺,這樣看起來,好像是說鄭家軍只要從遼東和遼南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一定能夠高奏凱歌,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徹底打敗八旗軍,剿滅大清國,所以鄭家軍必須儘早的出動,展開對八旗軍全面的進攻。
事實真的會這樣嗎。
至少鄭勳睿不是這樣看的,他知道鄭家軍一旦踏上遼東和遼南的土地,直接威脅到大清國的生死存亡了,那麼肯定會面臨異常慘烈的廝殺,且鄭家軍每一步的征伐,都需要小心翼翼,不能夠有絲毫的疏忽,否則可能承擔失敗的惡果。
兔子急了都會咬人,更不要說驍勇的八旗軍。
鄭家軍以前面對八旗軍所獲取的所有勝利,基本都是在關內,遼南戰鬥的勝利,也是侷限於金州和復州等地,只不過在松山之戰的時候,把握住機會,佔領了鳳凰城、湯站、鎮江和義州等地,阻斷了八旗軍進入朝鮮的所有道路。
鄭家軍真的要開始在蓋州、海州、耀州乃至於遼陽、瀋陽等地作戰了,那麼八旗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你已經讓人家沒有了任何的出路,那人家就要不管不顧的拼命了。
這方面鄭勳睿有著清醒的認識。
可惜整個的朝廷,也就是鄭勳睿有著很是清醒的認識,包括內閣首輔徐望華、次輔周延儒、兵部尚書熊文燦在內的諸多文武大臣,都是信心滿滿,認為鄭家軍打敗八旗軍是很順利的事情,特別是鄭家軍水師在海外作戰獲得完勝之後。
鄭勳睿曾經想著對大清國實施封鎖,這方面大明朝廷完全可以做到,海上貿易已經被鄭家軍水師完全掌控,陸地上的貿易更是容易掌控,水路和陸路完全封鎖大清國,沒有多大的問題,如此最多兩年左右的時間,大清國就會處於崩潰的邊沿,到時候鄭家軍大舉進攻,八旗軍根本無法抵禦。
思考再三,鄭勳睿放棄了這個計劃,因為他很清楚,一旦徹底封鎖了大清國,首先遭罪的不是那些滿人和滿人權貴,而是在大清國的大量的漢人,首先餓死的也是這些人。
這樣的罪過鄭勳睿可不想承擔。
還是堂堂正正的打敗八旗軍更為榮光。
陝西、山西、第二軍區的奏摺,以及調查署的情報,在內閣引發了激烈的討伐,所有的內閣大臣都是義憤填膺,內閣的票擬很快出來,意見完全一致,那就是朝廷馬上展開對八旗軍的征伐,以最快的速度打敗八旗軍。
朝中所有文武大臣也是這個意見,他們認為征伐後金的時機完全成熟了。
這個時候,鄭勳睿是很冷靜的。
征伐後金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猶豫的,關鍵是如何的征伐,究竟是重點從遼東展開進攻,還是從遼南展開進攻,甚至是從草原展開進攻,這需要認真考慮,作戰部署在這個時候顯得異常的關鍵,同時還要考慮,鄭家軍討伐後金的時候,如何穩定草原的局面,畢竟鄭家軍也是要征伐草原,乃至於統一整個草原的。
內閣大臣、兵部尚書熊文燦兩次接受皇上的質詢,離開乾清宮的時候,神色都是很凝重的,很快,內閣專門商議如何征伐後金的問題,這個時候的討論,沒有之前那麼熱烈了,更多的是沉默,大概是熊文燦提出來的問題,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時間到了六月底,出征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南方一些地方已經開始進入秋收季節,北方七月中旬也會進入到秋收季節,這個時候,內閣的重心被迫轉移到秋收上面,畢竟今年糧食的收割,關乎到全域性的穩定。
就在諸多議論出現的時候,皇上下旨了,鄭家軍將於七月十五正式開始對後金的征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