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登基之後,鄭勳睿一點都不輕鬆,有很多需要他做出決定的大事情,可讓他惱火的是,在他看來的小問題,卻讓周延儒、徐望華和鄭錦宏等人如臨大敵,這就是朱慈烺等人的事情,要說鄭勳睿登基,接受的是先皇的遺詔,這從理論上面來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而且先皇已經將公主朱徽娖許配給了皇上,就等候黃道吉日舉行大婚的儀式,皇貴妃的位置已經空出來,明顯是留給朱徽娖的。
促成這個局面的是高起潛,鄭勳睿心知肚明,沒有戳破,他想到的是做事情,讓國家強大起來,對於是不是需要改朝換代,是不是重視朱慈烺等人的事情,倒是沒有那麼多的要求,再說他這個皇上,有著強大的實力和自信,做事情是能夠徹底放開手腳的。
可惜這些所有的安排,都不能讓周延儒等人放心,畢竟眾人的看法與鄭勳睿完全不一樣,他們認為朱慈烺是巨大的威脅,而且這個巨大的威脅還留在京城,擁有自由,這就更加的不可思議。周延儒等人甚至認為,這是不是皇上留給他們的任務,接下來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朱慈烺等人徹底的消失,歷史上又不是沒有這樣的事情出現。
要知道天下的讀書人,對朱慈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朱慈烺的存在,不僅僅會對皇上造成巨大的威脅,甚至能夠對皇上的家人造成潛在的威脅。
周延儒等人多次在鄭勳睿的面前提到朱慈烺的事情。
剛開始鄭勳睿沒有特別的在意,也沒有決定聽從周延儒等人的建議,可是周延儒甚至是楊廷樞等人連續幾次提出來朱慈烺的問題之後,鄭勳睿開始重視這個事情了。
鄭勳睿可不蠢,他所倚重的周延儒、楊廷樞甚至是鄭錦宏都提出來朱慈烺的問題,若是他還不能夠明白其中的含義,那也就白活了。
其實周延儒等人不僅僅是擔心他這個皇帝的寶座時常處於危險之中,更加深層的憂慮也是為著自身的安全擔憂,要知道先皇被迫自縊身亡,朱慈烺等人的內心不可能沒有想法。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是有朝一日朱慈烺掌握了權力,對於支援鄭勳睿的諸多大臣會怎麼樣,對這些大臣的家人會怎麼樣。那都是說不準的事情。
這些願意跟隨他拼搏的大臣,每日裡都要想著身邊有著巨大的威脅,而且這個威脅還得到了皇上的支援,該是什麼樣的滋味。
鄭勳睿終於發現了自身重大的失誤,也感受到了高起潛的“良苦”用心。
穿越之人。之前所向披靡,在所有重大事情上面都能夠拿得起放得下,都能夠穩妥的處理,偏偏在這件事情上面,沒有經過縝密的思考。
高起潛與王承恩之間的關係是很不錯的,王承恩已經跟隨朱由檢去了,不過在這之前,高起潛是不是與王承恩之間有過商議,如此重大的事情,高起潛一個人就能夠做出決定嗎。或者說朱由檢是不是知道這件事情。
政治是殘酷的,很多的事情不敢去深入的聯想。
登基之後,鄭勳睿終於陷入到一個巨大的矛盾之中。
為什麼歷史上的朱三太子出現之後,康熙震怒,在政權完全穩固的前提之下,還要不遺餘力的殺掉所謂的朱三太子,難道康熙不想著仁慈嗎,恐怕康熙想到的是由朱三太子所產生的震盪,將對王朝的穩定產生巨大的影響。
朱慈烺還年輕,目前能夠保住性命。恐怕暫時沒有其他想法,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誰能夠保證朱慈烺不產生想法,甚至是有一些暗地裡的動作。任何的一個政權,都不可能保證不出現任何的錯誤,而朱慈烺這樣的威脅,就能夠隨著政權動盪的時候,開始發力了。
鄭勳睿第一次發現自己想的太簡單了。
不管朱慈烺有沒有能力,其身份就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就能夠吸引到很多人圍在身邊,一旦機會合適,這些人就可能站出來興風作浪,到時候朝廷大開殺戒,造成的影響就更大,在歷史上造成的影響也更加的惡劣。
殺掉朱慈烺等人很簡單,鄭勳睿只要有暗示,自然有人想辦法促成這一切。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痛苦思索之後,鄭勳睿第一次屈服於殘酷的政治,他決定對朱慈烺動手了,當然不能給公開這樣做,而是要想到很好的辦法。
辦法有的是,讓朱慈烺進入到鄭家軍之中,在即將到來的戰鬥之中,光榮捐軀就可以了,至於說要做到這一點,那更加簡單。
崇禎十七年七月初五,也就是瑞元元年七月初五。
皇宮內部出事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負責皇宮內部事務的太監高起潛,貪墨內務府的銀兩。
這件事情是被領侍衛內大臣洪欣瑜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