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面,不客氣的說,錢謙益還是有發言權的。
錢謙益主動投奔李自成的行為,儘管讓人詬病,可人家進入到了朝廷之中,而且還能夠說上一些話,還幫助一些東林黨人也進入到朝廷之中,或者說保留了原來的職位,這應該算是本事,你錢士升是高傲,可惜也就是賦閒在家,而且還遭遇到大順軍的敲詐,本人被關進了大牢之中,被盤剝了近十萬兩的白銀,才保住了性命。
一個多月時間以來,錢謙益等人儘管是惴惴不安,可還是很注意觀察局勢的,他們發現鄭勳睿與李自成完全不一樣,是真正的平定北方的局勢,首先是透過漕運調集了大量的糧食,有了糧食,局勢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穩定下來,其次是穩定下層的官吏,保留了那些真正辦事情的官吏,裁撤與保留並行的措施,讓各級的官府基本穩定下來,最後是與民休息,鄭勳睿登基之後的第三天,就下旨免去了北直隸、河南與山西三地一年的農業賦稅,這讓老百姓能夠真正得到休息。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這麼長的時間過去了,李自成並未對誰清算,就算是投降的大順軍軍官軍士,也是分散安置,並未大開殺戮。
楊廷樞的確讓不少東林黨人賦閒在家了,可沒有下一步的動作,沒有對這些人實施更進一步的打擊,也就是讓這些人不做官了。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肯定是鄭勳睿的意思,從這個方面來看,鄭勳睿是絕不會展開大規模的清算,更不會大開殺戒了。
就在眾人都沉默之後,錢謙益開口了。
他首先說明了自身對局勢的判斷,接著說明了下一步準備採取的措施,無非是主動去找到周延儒或者楊廷樞等人,表明態度,希望能夠進入到朝廷之中做事情。
錢謙益說話的時候,眾人都是沉默的,儘管錢士升等人看不慣錢謙益,覺得錢謙益這個東林黨魁的所作所為,有辱斯文,可惜目前的情況之下,眾人想不到其他的辦法,難不成東林黨人還與朝廷硬抗,以前鄭勳睿是南京兵部尚書的時候,東林黨人在老巢南直隸都是大敗,就不用說如今人家已經是皇上了。
目前所能夠做的也就是服軟,透過低頭的姿態獲取機會,至於說今後,只要爭取到了機會,今後總是有揚眉吐氣的機會。
錢謙益說完之後,錢士升、侯恂和瞿式耜都沒有開口。
張溥在這個時候開口了,他的開口,讓所有人都吃驚。
“在下不同意老師的建議,讀書人應該有自身之骨氣,建立東林黨的顧老先生,曾經遭遇到朝廷的無數打壓,可一直都是鐵骨錚錚,絲毫沒有屈服,魏忠賢老賊一手遮天的時候,東林黨人更是不屈不撓,無數的先烈前赴後繼,與魏忠賢鬥爭,不在乎自身之性命,不屑於魏忠賢的拉攏和威逼,彰顯東林黨之骨氣,東林黨人就算是不依靠朝廷,也一樣能夠傲視天下,不做官怎麼了,可以做學問,可以評論朝政,可以對朝政提出批評建議,在下就不相信了,朝廷還敢封堵東林黨人之嘴。。。”
張溥說的很是激動,可眾人看向他的眼光卻不一樣,誰都知道張溥與鄭勳睿之間的矛盾,當初在秦淮河的時候,鄭勳睿與張溥等人割袍斷義,這樣的恩怨是不可能消除的,故而此刻的張溥,應該是想到了以前的事情,知道自身不可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準備拉著一大批的讀書人,與朝廷對抗了。
這屬於找死的行徑,你張溥一個人去做就可以了,不必要拉著眾人去陪葬。
張溥可能想不到,他的這番話語,直接得罪了錢謙益、張採、楊彝、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要知道這些人曾經歸順李自成,按照他張溥的話語,這些人都是軟骨頭,品性有問題了。
張溥的話語,同樣得罪了錢士升等人,因為錢士升在前面已經說過,鄭勳睿也是大明的皇帝,這天下與過去是一樣的,東林黨人若是與朝廷對著幹,沒有任何的理由,若是做的過分了,今後遭遇到無情的打壓,不會有讀書人或者士大夫支援和同情的。
張溥更是想不到,他的這番話語,會為自身帶來殺身之禍,當然鄭勳睿不可能動手,人家根本沒有將他張溥看在眼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