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勳睿來到京城一個多月的時間,終於登基稱帝了,這讓錢謙益等人鬆了一口氣,當初李自成進入京城的時候,錢謙益迫不及待的示好,且組織了一批東林黨人進入到朝廷之中,表示了對李自成的效忠,想不到短短二十餘天的時間,李自成就遭遇慘敗,其麾下的大順軍被鄭家軍剿滅,本人也被鄭家軍斬殺,這讓錢謙益等人目瞪口呆。
接下來的時間,錢謙益是惶惶不安的,張採、楊彝、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也時常在他府邸裡面拜訪,眾人關心的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會遭遇到什麼樣的厄運,畢竟鄭勳睿對東林黨人是深惡痛絕的,在擔任南京兵部尚書的時候,就毫不客氣的驅逐了東林黨人,且端掉了東林黨人在南直隸的根據地。
錢士升、侯恂、瞿式耜和張溥等人的日子同樣不好過,他們拒絕歸順李自成,選擇了沉默,不過鄭勳睿進入京城,且遵照先皇的遺詔登基稱帝,這讓他們的處境一樣尷尬,本來他們完全是可以離開京城的,可遭受到了大順軍的盤剝,他們的境況變得很是窘迫,同時北直隸等地沒有徹底安穩下來,鄭家軍依舊在剿滅大順軍的餘孽,諸多地方還不是很太平,這等的情況之下,他們也不敢輕易離開京城。
鄭勳睿已經登基了,成為了皇上,年號也改為了瑞元,那麼接下來就是瑞元皇上主政了。
瑞雲元年五月初十。
錢士升的府邸。
錢謙益、侯恂、瞿式耜、張溥、張採、楊彝、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悉數都在這裡。
此時錢士升已經賦閒在家,南京的六部、都察院等部門搬遷到京城之後,原內閣自動解散了,至於說四品以下的官吏,在楊廷樞主持京城局勢的時候,已經開始了甄別,很多人繼續在朝廷之中做事情,而三品以上的官員,全部都浮賦閒回家了。
楊廷樞此次的甄別,對於東林黨人來說是重大的打擊。不少的東林黨人被剔除出去,也有少量的東林黨人繼續在朝廷之中做事情,可明顯疏遠了東林黨。
鄭勳睿究竟會如何的處置東林黨人,或者說朝廷對東林黨究竟是什麼態度。這是錢士升等人關心的事情,畢竟他們就算是不在朝廷之中做官了,但依託東林黨,還是能夠有發言權的,再說東林黨的力量頗為龐大。儘管在南方吃虧了,但在北方的發展速度很快。
為了東林黨的未來,眾人終於摒棄前嫌,再次聚集在一起了。
這些人是東林黨的骨幹,他們將要商議東林黨下一步如何的發展,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發展,如何面對朝廷等等事宜。
錢士升、侯恂、瞿式耜和張溥等人明顯是一幫,錢謙益、張採、楊彝、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是一幫,兩幫人之間已經存在不小的隔閡和矛盾,錢士升等人姿態高很多。因為他們沒有屈服李自成,在道義上是說得過去的,而錢謙益等人則是灰溜溜的,底氣不足。
主持商議的錢士升,沒有追究錢謙益等人,在商議剛剛開始的時候,直截了當的表明態度,那就是東林黨人必須在朝廷之中爭取到發言權。
錢士升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大明王朝繼續延續下來了,鄭勳睿是奉先皇的遺詔登基的。同樣是大明王朝的皇上,這天下和以前差不多的,既然如此,那麼東林黨人既要繼續為朝政的發展鼓與呼。
錢士升的態度。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畢竟東林黨在北方有著不小的影響,很多讀書人都加入其中,鄭勳睿儘管做了皇帝,總是需要人來做事情的,現如今朝廷最缺的就是人才。鄭勳睿登基已經有十天的時間了,還沒有宣佈內閣人選,六部和都察院等部門人員也很不齊整,這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不需要過多的猜測就可以知道,鄭勳睿下一步肯定是大量的啟用讀書人,進入到朝廷之中做事情。
這應該是錢士升等人的機會,儘管他們不大可能進入到朝廷之中,但東林黨人總是能夠進入到朝廷去做事情的。
對於朝廷頒佈的一些政策,錢士升等人很是憤怒,什麼官紳一體納糧,什麼徵收商貿賦稅等等的事宜,讀書人地位本來就不一樣,士大夫本就是朝廷的柱石,享受朝廷的照顧理所當然,憑什麼要求他們也要繳納賦稅,這豈不是違背了祖制。
至於說徵收商貿賦稅,那就是與民爭利。
錢士升表明了態度之後,眾人安靜下來,話可以說的慷概激昂,可光說是沒有作用的,你說話沒有人聽,那就等於是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