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歲的李定國,已經成為義軍之中首屈一指的猛將,接受了張獻忠下達的準備進攻官軍糧道的命令之後,他就在時刻做著準備,密切關注襄陽府城發生的一切。⊙,,.從臘月到正月,官軍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這讓李定國很是高興,但也更加的憂慮,畢竟駐守襄陽府城的義軍人數不多,若是官軍傾盡全力進攻,怕是難以堅持很長時間的,而駐紮在鄖陽的六萬義軍,也應該在適當的時候馳援了。
正月下旬,李定國終於收到了張獻忠下達的命令,偷襲官軍的糧道以及焚燬糧倉。
不過張獻忠的命令也非常明確,義軍參與偷襲糧道和焚燬糧倉的軍士人數必須控制在五千人之內,以三千人最為適宜,人數不能夠再多了,偷襲必須要絕對的保密,若是不能夠成功,則要迅速的撤離,以保全實力為第一要務。
接到張獻忠的命令,李定國有些不明白,官軍的糧道和糧倉一定是嚴密護衛的,區區的三五千人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在李定國看來,想要真正的偷襲成功,至少需要出動萬人以上的大軍。
李定國和劉文秀、艾能奇等人商議,還是年紀大一些的劉文秀猜到了張獻忠的心思,首要的還是保全實力,至於說偷襲官軍的糧道,不是說一定要成功,只要能夠打亂官軍的部署,干擾官軍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就算是達到目的了,再說出動的義軍人數太多,廝殺一定會異常慘烈的,那樣造成的損失一樣是很大的。
經過了一番分析之後,李定國明白了張獻忠的意思。目前的情況之下,義軍還是要保全實力,不能夠和官軍死拼,損失不能夠太大,而張獻忠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還是因為盤踞在南陽和汝寧的李自成。張獻忠與官軍死拼,得到好處的是李自成。
李定國服從命令,決定親自帶著三千人,偷襲官軍的糧道。
劉文秀和艾能奇兩人沒有反對,只是囑託李定國一定要小心。
正月底,李定國率領三千精銳義軍,秘密從鄖陽出發,前往襄陽府。
李定國選擇的路線是從鄖陽府繞道荊州,進入到襄陽府。在運動的過程之中把握戰機,伺機偷襲官軍的糧道,整個的行軍和戰鬥的過程都是絕對保密的,畢竟他率領的軍士人數不多,為了能夠保證行動的成功,就連劉文秀和艾能奇等人,都不知道李定國具體是如何部署的,不知道李定國的具體行軍路線。
李定國在鄖陽和襄陽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他扶危濟困,豪爽大方。而且同情百姓,這讓襄陽和鄖陽的百姓,包括部分計程車大夫和讀書人,都對他有一定的好感,這方面他與張獻忠有著很大的區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李定國的付出,還是能夠在關鍵時刻得到幫助。
行軍的過程之中,沒有誰會向官軍報告李定國的行蹤。
時間寶貴,李定國從鄖陽府城出發,僅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在二月初的時候,就秘密進入了襄陽府,開始找尋進攻糧道和焚燬糧倉的戰機了。
陳新甲主動讓孫傳庭指揮攻打襄陽府城的戰鬥,而且採取了完全不干涉的態度,這裡面有鄭勳睿來信的原因,更是因為陳新甲清楚自身的能力,他的能力主要是在謀劃方面,而不是在具體的作戰指揮方面,讓孫傳庭指揮攻打襄陽府城,效果更好。
鄭勳睿來信之中,提醒注意保護糧道,這一點陳新甲是非常贊同的,十餘萬的大軍,糧草就是生命線,一旦大軍缺乏了糧草,那麼就將陷入到大亂之中,不戰自亂,到時候不要說攻打襄陽府城,恐怕自身的穩定都無法維持。
陳新甲再次指揮前軍之後,派遣了大量的斥候,沿著武昌府到襄陽府的糧道展開不間斷的偵查,只要發現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要以最快的時間稟報,同時他派遣了重兵,護衛糧倉,確保萬無一失,孫傳庭在前方指揮軍士攻打襄陽府城,他則和監軍王永吉一道,不僅僅是預防有流寇馳援襄陽府城,供應大軍的糧草,還要負責保護糧草的安全。
孫傳庭計劃的進攻襄陽府城的時間,是在二月初五,之所以推遲到二月初五,有很重要的其他原因,到時候就能夠知曉。
這期間,陳新甲密切注意糧道的安全,可謂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二月初,不間斷偵查的斥候發現了異常,在襄陽府周遭發現了一股隊伍,人數不是很多,具體的身份也不是很明確,這股隊伍神出鬼沒,總是在糧道周圍活動。
這個情報讓陳新甲高度緊張起來,他隱隱覺得鄭勳睿的提醒,已經應驗了。
陳新甲的身邊,帶著牛金星和宋獻策等官員,也可以說是謀士。
牛金星和宋獻策投靠朝廷之後,並未遭受到重視,張溥也沒有特意向朝廷舉薦兩人,此次陳新甲參與征伐流寇,也是想到兩人對流寇的事情很是熟悉,故而帶著兩人,說不定能夠發揮出來什麼作用。
戰鬥廝殺持續了一段時間,因為官職不高,牛金星和宋獻策沒有什麼機會進言,沒有展現出來自身的能力,他們也很是著急,希望能夠有機會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