廝殺足足持續了十天的時間,張獻忠麾下的水師依舊在頑強的抵抗。←,.
孫傳庭要求左良玉五天時間打敗流寇的水師,保證大軍能夠在十二月初開始進攻襄陽府城,可惜孫傳庭過於的輕敵了,一直到真正的廝殺開始,孫傳庭才發現流寇的戰鬥力是強悍的,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至於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孫傳庭和左良玉都沒有深入的思考其中的原因。
左良玉畢竟是湖廣總兵,好歹也是一名軍人,一旦投入到戰鬥之中,他那種強悍的不服輸的本性就徹底爆發出來了,十六日開始的第一次進攻,左良玉就投入了全力,面對流寇水師展開了數次的衝殺,雙方在江面上廝殺,隆隆的炮聲、密集的槍聲,以及軍士的吶喊和慘叫聲,交織在一起,戰鬥進入到白熱化的時候,左良玉甚至準備親自上陣。
不過勇氣不能夠代表勝利,持續大半天的進攻,最終的結果是流寇的水師稍微佔據了優勢,眼看著不能夠取勝的情況之下,左良玉只能夠命令暫時撤軍,這一次的戰鬥,左良玉損失了幾十艘的戰船,督戰的孫傳庭也是無話可說,畢竟左良玉已經傾盡全力了。
十一月二十日,第二次的進攻開始,休整了三天的軍士,再次面對流寇水師發動了進攻,不過這一次的進攻,軍士計程車氣方面遠不如三天之前了,雙方在廝殺的時候,更多的是依靠火炮和火器,軍士之間倒是沒有過多的交手,這一次的戰鬥,持續的時間也不是很長,雙方都有了一些損失之後,很快撤兵。
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三次的戰鬥打響,依舊沒有能夠徹底打敗流寇的水師。
江面上的戰鬥。不同於陸地上面的戰鬥,可以採取的戰術不是太多,特別是在不是很寬闊的江面上,雙方的一舉一動都看的清清楚楚。想要實施偷襲等諸多的戰術,可能性不是很大,加上冬季的江面上,水面是平靜的,水流緩慢。雙方戰船的進攻速度,更多的還是依靠軍士的耐力。
孫傳庭和左良玉都認識到一個問題了,那就是拼命抵抗的流寇,戰鬥力很是強悍,雖說三次的戰鬥過去,流寇水師的戰船損失也是很大的,但人家依舊能夠堅持,每一次戰鬥的時候,氣勢都是雄厚的。
這樣的情況,以前從未出現過。
長時間的拖延下去。對大軍是非常不利的,十二萬的大軍,每日裡消耗的糧草是巨大的,大軍本身攜帶的糧草,最多能夠維持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再多了大軍無法攜帶,也會嚴重影響到大軍的行程,已經過去了快三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大軍的糧草,還能夠維持一個多月的時間。接下來就要依靠從湖廣的武昌府等地運送糧草了。
運送糧草可不簡單,維持十二萬大軍,每天至少需要六百石糧食,每月就是一萬八千石的糧食。足足三百多萬斤的糧食,這需要大量的馬車才能夠運送過來的。
殘酷的現實,終於迫使孫傳庭改變主意了,他感覺到不能夠僅僅依靠左良玉的進攻來打敗流寇的水師,必須要水路兩路進攻,雙管齊下。才有可能徹底打敗流寇的水師,儘管說這樣的戰術變化,很有可能影響到接下來的攻打襄陽府城的戰鬥。
陳新甲也著急了,一直鎮守在外圍的陳新甲,不知道襄陽府城的戰鬥情況,得知到了十一月底,大軍依舊沒有開始對襄陽府城的進攻,很是氣憤,期間甚至抽出時間來,專門來到了孫傳庭的中軍帳督戰。
襄陽府城,知府衙門。
諸多的謀士興高采烈,不斷的吹噓水師的戰鬥力,張獻忠臉上卻沒有什麼表情。
就在謀士還在高興的時候,張獻忠突然開口說話了。
“命令水師,全部撤離到府城之內。”
這句話讓廂房裡面徹底的安靜下來了。
眾人經過了短暫的驚愕,一名謀士很快開口了。
“大王,水師三次擊敗了朝廷的官軍,士氣正旺,這個時候撤離,怕是影響士氣。”
張獻忠的鼻子裡面哼了一下,有些不屑的開口了。
“三次的戰鬥過去,水師的損失巨大,兩百多艘的戰船,損失超過一半了,官軍進攻了十來天,一直沒有取得進展,你們以為官軍會和我們耗著嗎,他們很快就要開始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漢江的水面不是特別的寬闊,一旦官軍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水師就難以阻擋,這個時候讓水師撤離到府城之內,是為了能夠保全實力,更好的守住城池。”
張獻忠難得做出這麼多的解釋。
張獻忠說完之後,另外的一名謀士馬上開口了。
“大王說的是啊,與其眼看著水師遭受損失,還不如保全實力,駐守府城,義軍最終的目的,是守住城池……”
張獻忠臉上露出了一絲譏笑的神情,他是越來越看不慣這些謀士了,每日裡就是靠著耍嘴皮子過日子,人云亦云,好似牆頭草一般,剛才他還以為會有謀士堅持意見,要求水師繼續戰鬥,且說出來令人服氣的理由,誰知道馬上就有人附和他的觀點了。
張獻忠當然沒有想過自身的原因,他的暴躁脾氣、動不動就殺人的舉措,怕是諸葛亮重生,也不會提出來太多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