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勳睿不好解釋其中的理由,現如今已經到了七月底,他在等待一件事情,一件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事情,那就是後金的皇太極,是不是在八月份突然病故。
這件事情對於鄭家軍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皇太極突然病逝之後,因為繼承人沒有確定下來,大清國皇位的爭奪產生了不小的震盪,豪格與多爾袞都是虎視眈眈,最終年紀幼小的福臨被推上了皇位,而睿親王多爾袞則成為大清國最有權勢之人,滿八旗之中的正白旗也因為多爾袞成為上三旗之一,原來的正藍旗則降格為下五旗。
多爾袞的能力比起皇太極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至少在全域性觀方面明顯不足,不過多爾袞掌控大權之後,經過多年的磨礪,也的確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梟雄人物。
鄭勳睿可不會給多爾袞任何表現的機會。
不知道為什麼,鄭勳睿內心有著一絲淡淡的惆悵,他不希望皇太極突然病故,放眼整個的天下,能夠成為他對手的,也就是皇太極了,若是不能夠與這個對手真正的過招,那是有些遺憾的,就好比是武俠之中的絕頂高手,本來就不多,偏偏唯一一個對手又突然消失了,剩下一個就要體會那種高處不勝寒的滋味了。
當然,鄭勳睿不允許鄭家軍主動出擊,重點還是考慮到朝廷的陰謀。
大明朝廷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朱由檢也該要退出歷史的舞臺了,接下來鄭家軍不插手的情況之下,朝廷大軍將不堪一擊,鐵定敗給李自成,而李自成進入京城的時候,就是大明朝廷轟然倒下的時候。
大明朝廷這次將真正的倒下,後面所謂的南明已經不存在了,鄭勳睿和鄭家軍掌控了整個的南方,大明朝廷在這裡沒有了任何的影響力。
說的直白和自私一些,鄭勳睿希望崇禎十七年的歷史重演,那樣的情況之下,他就能夠順理成章的建立一個全新的王朝,接下來這個王朝的任務就是真正的統一大明天下,讓大漢民族開始迸發出來耀眼的光輝,讓幾百年之後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徹底消失。
鄭勳睿有能力做到這一切,他不僅僅要在大明天下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一個全新的王朝,他還要帶著這個王朝朝著更高的目標發展,他的眼光絕不會侷限在中原和南方,也不會侷限在草原,他將看向更遠的地方,這個地方越過大海輻射到全世界。
鄭勳睿能夠掌控眼前一切的局勢,可有一點他無法掌控,那就是自身的壽命究竟有多長,儘管他還不到三十歲,可是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每一步的發展都需要小心翼翼。
從這個角度考慮,鄭勳睿需要在崇禎十七年的四月之前,做好全部的征伐準備。
“鄭錦宏馬上就要回到南京來了,潼關之戰的戰報諸位也都見到了,或許諸位很是奇怪,鄭家軍佔據瞭如此的優勢,我為什麼命令停止進攻,沒有乘勝追擊,這裡面的原因,我不想過多的解釋,不要多長的時間,諸位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
“從現在開始,鄭家軍開始全面的整合,目前鄭家軍的總兵力達到了二十萬人,第二軍五萬人駐紮在山東,水師一萬人分別駐紮在山東與福建,鄭芝龍水師的整合尚未徹底完成,按照徐望華和鄭凱華的預計,整合之後將有兩萬四千人進入鄭家軍的水師,第三軍的五萬人駐紮在陝西,第一軍的十萬人,駐紮在南方各地,南京四萬五千人,淮北一萬人,四川五千人,湖廣一萬人,江西一萬人,福建一萬五千人,雲南五千人,第一軍十萬人承擔了穩定整個南方的重任。”
“這種兵力駐紮的方式,其實是不行的,兵力分散不說,還會直接影響到鄭家軍的征伐,諸位都知道北方的局勢不穩定,一旦流寇將進攻的主力方向對準了朝廷大軍,大亂很快就要到來,那個時候,鄭家軍必須要保證十萬以上的大軍出征。”
“所以我們需要整合鄭家軍,調整兵力的部署。”
“我的意見,山東的第二軍和陝西的第三軍暫時不予整合,重點整合南方的第一軍,四川湖廣兩地合為一塊,駐紮一萬鄭將軍將士,江西和雲南合為一塊,駐紮一萬鄭家軍將士,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何為一塊,駐紮一萬鄭家軍將士,其餘軍士全部撤回南京,淮北駐紮的鄭家軍將士暫時不調整,待到河南局勢穩定之後,再行裁撤。”
“一旦北方大亂的局面出現,則第二軍和第三軍各自抽調四萬人,南京抽調五萬人,一共十三萬人參與到征伐。”
“北直隸和山西、河南等地的局勢,肯定會出現重大的動盪,我已經給陝西巡撫文坤寫信了,要求他給李自成直接寫去文書,告訴李自成不要想著陝西,鄭家軍與他李自成之間井水不犯河水,若是李自成執意要與鄭家軍為敵,則鄭家軍傾巢出動也要徹底剿滅他。”
“相信這個時候,李自成應該收到了文坤的信函,接下來就該朝廷來應對龐大的李自成了,我們的目光暫時集中在南方,在半年時間之內,徹底整合鄭家軍,完全穩定南方的局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