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3004(; 一萬前軍被全部剿滅,逃回來的軍士寥寥無幾,這讓劉宗敏膽寒,他感受到了鄭家軍獠厲的尖牙,一萬人可不是小數目,前軍指揮官牛萬才也陣亡了。
芮城距離潼關不過八十里地,若是鄭家軍乘勝追擊,自己是不是能夠率領駐紮在芮城的義軍安全撤離,這都已經是未知數了。
芮城的義軍早就做好了準備,本來是打算馳援潼關的,劉宗敏果斷的做出了決定,大軍全部撤離芮城,星夜兼程趕赴陝州,與駐紮在陝州的大軍會和,至於說下一步該怎麼辦,現在還想不清楚,進攻陝西是不大可能了,能夠率領大軍安全撤離就算是很不錯了。
劉宗敏想到了顧君恩的囑託,此刻才覺得顧君恩的考慮是完全正確的。
顧君恩畢竟和鄭家軍有過面對面的交鋒,知道鄭家軍的驍勇,故而才極力不贊成義軍進攻陝西的,而當戰鬥真正鋪開,劉宗敏也曾經抱有幻想,希望能夠在潼關之戰取得突破。
這個想法太幼稚了,有些自取滅亡的味道。
一口氣撤離到陝州之後,劉宗敏才稍稍的放心,他馬上給闖王李自成和顧君恩等人寫去了信函,稟報了潼關之戰的情形,懇請取消進攻陝西的戰鬥部署。
接下來劉宗敏是絕不會對潼關展開進攻了,在等待闖王命令的過程之中,他痛定思痛,將矛頭對準了朝廷大軍,皇上和朝廷就是想著義軍與鄭家軍之間捉對廝殺,讓義軍元氣大傷,如此朝廷不需要耗費多大的氣力,就可以徹底剿滅義軍了。
至於說冊封闖王李自成為大順王的承諾,那是一個笑話,一旦義軍被打殘了,沒有實力了,皇上和朝廷伸出來的是刀子,哪裡還會給你聖旨。
劉宗敏認為。義軍主要的對手就是朝廷大軍,一旦打敗了楊嗣昌率領的朝廷大軍,義軍就可以朝著北直隸的方向闊步前進,兵鋒直指京城了。
只有佔據了京城。義軍才有真正和鄭家軍叫板的資本。
義軍與朝廷大軍作戰,有著很大的勝算,況且朝廷大軍松山之戰後,基本沒有了士氣。
這些看法和認識,劉宗敏在信函之中毫無保留的說出來了。
鄭家軍沒有乘勝追擊。
其實鄭錦宏是想著追擊的。不過這個時候,鄭勳睿的信函到來了,信函之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不管潼關之戰的結局如何,鄭家軍都不允許追擊流寇。
潼關之戰剛剛結束,鄭勳睿不可能知道戰鬥的結局,不過信函之中口氣如此的肯定,說明是下定決心的,這一點讓鄭錦宏難以理解,但鄭勳睿的命令是必須要執行的。
大局觀的把握上面。鄭錦宏是崇拜鄭勳睿的,自家少爺做出的每一次有關大局的判斷,都是那麼的精準,幾乎是分毫不差,而隨著基業的逐漸擴大,少爺更是對時局有著一般人無法做出的判斷,儘管南京不少人都認為鄭家軍可以橫掃大明天下了,甚至此番作戰之前,就有人建議鄭家軍趁機北進,連同流寇和後金韃子一併剿滅。不過少爺是絕不同意的。
看了信函之後,鄭錦宏馬上做出相應的部署調整,潼關留守五千鄭家軍將士,駐守吳堡鎮的鄭家軍將士撤回到延安府。延安府同樣留下五千鄭家軍將士,其餘將士則是回到西安等地,按照原來的部署駐紮。
鄭錦宏本人也迅速回到了西安府城,與文坤和洪欣濤等人交接之後,率領近兩千的鄭家軍將士,趕回南京去。
南京兵部。
不少人對鄭勳睿的安排不是特別理解。雖說鄭家軍不用與流寇拼死搏殺,不過在佔據優勢的前提之下,更多的殺傷流寇,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畢竟流寇也是鄭家軍需要剿滅的物件,更何況李自成的實力已經是不一般。
可是鄭勳睿的命令,是鄭家軍不要出陝西,打退流寇的進攻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