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八百零六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零六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 (2 / 2)

羅昌洛臨危受命,在鄭勳睿的面前立下了軍令狀。

羅昌洛是最早跟隨鄭勳睿的官員,當初鄭勳睿出任延安知府的時候,羅昌洛就是綏德州知州,且是延安府所轄州縣的少數幾個進士之一,這麼多年過去,羅昌洛一直都追隨鄭勳睿做事情,早就全盤接受了鄭勳睿的思想和要求。

鄭勳睿對羅昌洛同樣是非常放心的。

江西巡撫的調整,包括各級官吏的調整,只是在江西境內引發了巨大的波動,在南方沒有引起什麼關注,甚至連福建和廣東等緊鄰著江西的省都沒有多大的反響,可能到了這個時候,絕大部分的人都看明白了,鄭勳睿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權力的巔峰,那一天遲早都是要到來的,而在南方發生的這一切,不過是為那一天的到來做好的鋪墊。

鄭勳睿沒有僅僅停止在調整江西巡撫和江西府州縣官吏的基礎之上,他按照徐望華和楊廷樞等人的建議,親自給福建總兵鄭芝龍和黔國公、雲南總兵沐天波寫去了信函。

之所以親自寫信函,是因為徐望華等人起草的信函,鄭勳睿都不是很滿意,口氣太軟了一些,要求也不是特別的明確。

鄭勳睿親自寫出來的信函,清晰明瞭,要求非常的明確,就是告訴鄭芝龍和沐天波兩人,接下來需要怎麼做,若是達不到要求,要麼自行離開福建和雲南,要麼就被鄭家軍圍剿。

鄭勳睿提出來的要求,可以說是嚴苛的,鄭芝龍和沐天波必須降服鄭家軍,自身不能夠掌控任何的軍隊,本人要到南京來,可以出任南京的官員,但不能夠回到福建和雲南等地,不得與當地有什麼接觸,包括他們的家人都要跟隨來到南京,他們麾下的軍隊交給鄭家軍處理等等。

這樣的要求,一般人是不可能接受的。

按說鄭勳睿也不應該提出來如此過分的要求,不過鄭勳睿沒有閒心思去和鄭芝龍、沐天波等人糾纏了,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慢慢解決問題,若是北方發生了鉅變,南方尚未基本穩定下來,那麼鄭勳睿面臨的處境就有些惱火了。

徐望華和楊廷樞等人不是很明白鄭勳睿的意思,曾經就如此強硬的書信提出了異議,鄭勳睿耐心的給他們解釋,主要是分析北方的局勢很有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大亂,而南方必須在短時間之內穩定下來,鄭家軍才有可能真正將大部分的兵力投入到北方去,平定北方的局勢,以至於真正的統一大明之天下。

徐望華和楊廷樞勉強接受了鄭勳睿的看法,不過他們還是有異議,他們認為南方的南直隸、浙江、山東以及江西等地穩定下來,包括湖廣和四川也穩定下來,鄭家軍就有了足夠的依靠,完全可以放心的征伐北方,而不需要整個的南方都穩定下來,鄭家軍一旦穩定了北方,同樣可以抽調兵力,繼續來穩定南方,一切的行動都要看失態的緊急程度。

應該說徐望華和楊廷樞的建議是可行的,也是正確的,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鄭勳睿的做法,有些過於的追求完美了,其心思已經放到了整個的天下,不侷限於某一地了,這樣會讓自身很累,有些事情也不可能做的很好。

經過了數次的討論和辯論,甚至在淮北主持治理大運河的周延儒也專程回到了南京,參與了這一次的討論,周延儒同樣是支援徐望華和楊廷樞的,認為南方徹底的穩定需要時間,不能夠一味的採取強壓的態勢,鄭芝龍和沐天波在地方上經營多年,有著雄厚的基礎,完全採取軍事進攻的方式,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波動。

鄭勳睿最終接受了眾人的建議,修改了給鄭芝龍和沐天波的書信,他也認識到自身的心急和完美主義了,治理這麼大的地方,有些事情的確不能夠著急,欲速則不達,這是最為簡單的道理,想要南方各地都如同南直隸一樣,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幾百年之後這種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都無法徹底改變,就不要說現如今了。(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