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八百零七章 第二次的掙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零七章 第二次的掙扎 (1 / 2)

readx(; 崇禎十六年四月上旬,肆掠北直隸幾個月的阿巴泰,終於率領後金韃子離開了關內,取道喜峰口的方向,回到了遼東,其率領的十萬後金韃子分為了兩部,一部繼續駐守錦州和寧遠等地,一部回到了瀋陽,阿巴泰也跟隨回到瀋陽。

阿巴泰在北直隸肆掠期間,沒有遭遇到任何的抵抗,他放心大膽的指揮和用兵,沒有明軍敢於正面交鋒,松山之戰的失敗已經徹底打掉了明軍計程車氣,不過阿巴泰還是非常注意鄭家軍的動向,時時刻刻都是警惕的,他派遣無數的斥候,偵查鄭家軍的動向,看看是不是有鄭家軍進入到北直隸,同時他絕不分散大軍,自始至終都是十萬大軍一起行動。

一直到離開北直隸,鄭家軍都沒有出現,這讓阿巴泰很不理解,不過瀋陽的皇太極和范文程等人卻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他們透過方方面面的情報,分析鄭勳睿和崇禎皇帝之間已經出現了徹底決裂的態勢,而大清國一個主要的對手,很有可能就是鄭勳睿和鄭家軍。

大明出現了四分五裂的情形,河南與山西有李自成率領的流寇,南直隸等地有鄭勳睿率領的鄭家軍,這本應該讓皇太極高興,大清國能夠趁著這個機會快速推翻大明朝廷,可皇太極一點都高興不起來,他很清楚,大清國若是不能夠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快速的變得強大起來,快速的佔領中原諸地,最終的命運就是被鄭勳睿和鄭家軍剿滅。

故而阿巴泰到瀋陽稟報戰績之後,皇太極迅速達了命令,睿親王多爾袞和因為戰功被晉升為饒餘郡王的阿巴泰率領重兵,駐守錦州和寧遠等地。

皇太極的這道命令意思是非常明確的。一旦大明朝廷出現大亂的局面,那麼八旗軍就要趁著這個機會快速攻山海關,直至佔領大明京城。徹底控制中原。

皇太極同樣認為,這一天為時不遠了。

阿巴泰率領後金韃子撤離了北直隸。留的是孤鴻遍野千里無人煙的情形。

北直隸已經被阿巴泰徹底的蹂躪,青壯被劫掠,老弱婦孺被殘殺,有些地方上百里看不見人煙,要知道這裡可是大明京城所在地,原來是大明最為安穩和富庶的地方。

後金韃子撤離的訊息,迅速傳到了京城reads(;。

皇上和內閣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自始至終阿巴泰都沒有攻打京城。也沒有表露出來這樣的意思,這讓皇上相信了,後金韃子尚沒有攻打京城的能力,也沒有在關內立足的能力,其主要的想法是劫掠錢財。

後金韃子撤離,讓諸多軍隊的壓力驟然減輕,接來該怎麼辦,是不是按照內閣原先確定的部署去執行,這是皇上和內閣需要思考和決定的事情。

北直隸的百姓對朝廷大軍的痛恨,絲毫不亞於後金韃子。

朝廷大軍的心思根本沒有在抵禦後金韃子方面。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劫掠百姓上面,北直隸千里無人煙的局面,其中也有朝廷大軍的功勞。他們每到一處,殘忍的劫掠百姓,甚至集體屠殺百姓,殺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當然這一切的罪過,最終都計算到後金韃子的身上,朝廷大軍是沒有任何責任的。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內閣其實也收到了對諸多總兵的彈劾,卻無動於衷。

朝中還是有少部分的忠臣。他們不顧自身的安危,大膽揭露軍隊之中的暴行。可惜的是他們的忠心得不到重視,其中的部分人被迫辭去官職。成為平民。

鄭勳睿在京城布的暗線,時時刻刻都注意這些官吏的行蹤,在一些官吏辭去職務,成為平頭百姓的時候,他們則趁機蠱惑這些人到南京去。

如此做的效果很好,大部分辭去官職的官吏,在暗線的保護之,離開了京城,前往南京,暗線將這些情報稟報給南京,鄭勳睿也達了命令,務必要保護這些人的安全,讓他們取道山東前往南京,而且駐紮在山東的鄭家軍,還派遣了軍士保護這些人的安全。

後金韃子雖然撤離了,可北直隸已經變成了死氣沉沉的地方。

紫禁城,乾清宮。

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悉數都集中在這裡,他們需要討論朝廷一步的行動,做出重要的決策。

討論已經持續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意見依然沒有能夠統一。

以內閣首輔錢士升為首的一幫人,認為目前的情況之,朝廷的主要精力是平復北直隸各地的創傷,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同時命令淮北的漕運總督府,必須要開始運送漕糧,以維持北方的運轉,以內閣次輔楊嗣昌為代表的一幫人,認為朝廷大軍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前往河南與山西等地,剿滅以李自成為首的流寇,徹底穩定北方的局勢,當然楊嗣昌認為北直隸各地也需要安撫,但圍剿和安撫兩件事情可以同時進行。

兩方的態度沒有辦法調和,這讓朱由檢無法做出決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