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剿滅流寇的戰鬥,稱之為四正六隅之戰。”
“楊大人之作戰計劃,也就是四為主,六個方面為輔助。”
“四正既以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為剿滅流寇的只要作戰之地,四地的巡撫和總兵,全力圍剿流寇,作戰以圍剿流寇為主,防禦流寇為輔。”
“六隅既以陝西、山東、延綏、大同、鳳陽和江西六地為輔,此六地的巡撫以圍堵流寇進入自身防區為主,協助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
“整體作戰由五省總督孫傳庭大人負責指揮,兵部負責協調,兵力的使用方面,以孫大人麾下機動兵力為主,各地衛所大軍為輔,作戰過程之中,各地巡撫和總兵,必須服從統一之指揮,不得有誤,否則以軍法論處。”
“如此的作戰部署,被稱之為十面埋伏,亦或是四正六隅。”
“本官相信這樣的作戰部署,必定能夠徹底剿滅流寇。”
陳新甲說完之後,孫傳庭的眼睛亮了一下,隨即恢復了平靜。
這樣嚴密的部署,等於是封死了流寇所有的道路,將戰鬥集中在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四省之內進行,陝西、山東、延綏、大同、鳳陽和江西六地協助,一方面防止流寇逃到這些地方去,一方面還要協助河南等地剿滅流寇的戰鬥。
身為總指揮的孫傳庭,肩負的責任很是重大,但也有了兵力上的保證了,且陳新甲說過了,朝廷會撥付出來不少的錢糧,滿足此次征伐之需要。
不過這樣大規模的作戰,服從指揮是關鍵,也就是說各地的總兵必須要按照命令辦事,任何一方面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作戰的不利,前面辛辛苦苦打下的局面,因為某一個方面的疏忽被葬送,特別是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作為剿滅流寇的主戰場,必須要行動一致,作戰的時候想到的就是徹底剿滅流寇,而不是將流寇趕出本地作數。
孫傳庭麾下有近十萬大軍,作為剿滅流寇的主力,需要得到各地總兵的支援,至少在作戰的關鍵時候,各地總兵不能夠在要求增援或者與流寇廝殺的時候,抗拒命令。
這恐怕需要皇上賜予尚方寶劍。
可惜陳新甲的話語之中,根本沒有說到尚方寶劍的事宜。
出任五省總督這麼長的時間了,孫傳庭明白其中的奧妙,表面上五省總督可以調集五省的力量來剿滅流寇,實際戰鬥之中根本不可能,各地都要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巡撫要想到護衛主要的城池,譬如說山西的太原、河南的開封、湖廣的武昌以及四川的成都等地,他們必然會佈下重兵保衛這些城池,而總兵則是想著保全自身的實力,不至於損失過於的慘重。
這些都是實際存在的問題,孫傳庭招募軍隊的時候,就已經體驗到了。
楊嗣昌提出的作戰計劃是很好的,各方真的能夠集中力量,那就一定能夠徹底剿滅流寇,可怕的就是巡撫和總兵內心揣著小九九,撥弄各自的算盤,那作戰計劃就不可能實現。
其次是邊軍的調動,要知道邊軍的戰鬥力,明顯強於衛所軍隊,陳新甲雖然說到了大同、延綏和寧夏等地的邊軍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可沒有明確如何的指揮,這就意味著所謂調動邊軍參與作戰,不過是一種說法。
後金韃子和蒙古部落虎視眈眈,其實邊軍也不可能完全參與到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
不知道為什麼,孫傳庭突然有了一些擔心,朝廷耗費這麼大的氣力來剿滅流寇,卻不願意賦予指揮戰鬥的主帥尚方寶劍,這究竟意味著什麼,近乎完美的作戰計劃,剛開始部署的時候,就顯露出來各方利益的瑕疵。
難道說這一切意味著四正六隅的作戰計劃,不可能完全實現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