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專門推薦的人選是兵部右侍郎陳新甲,讓陳新甲來負責與大清國議和的事宜。
陳新甲從宣府巡撫提升為兵部右侍郎,也是楊嗣昌推薦的,應該說陳新甲與後金韃子是熟悉的,也多次與後金韃子交鋒,因為長期在遼東任職,對邊關的事物也是熟悉的,楊嗣昌推薦陳新甲,應該是不錯的人選。
議和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可以緩解遼東的緊張局勢,可以集中精力剿滅流寇,更可以爭取到時間,讓朱由檢集中精力解決內部的問題,譬如說鄭勳睿和東林黨人的問題等等,但議和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議和很有可能動搖大明朝廷的威信,招致天下讀書人的反對,到時候不僅僅是東林黨人,怕是絕大部分的讀書人都會站出來,譴責議和的行為。
這是朱由檢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朱由檢不想議和,一旦他決定與皇太極議和了,不知道歷史會如何的評價他這個皇帝,會不會被後人說成是賣國賊等等,這樣的名聲朱由檢是難以承受的。
良久,朱由檢對著身邊的王承恩開口了。
“王承恩,朕的思緒有些亂,你說說朕到底是不是同意與皇太極議和。”
這樣絕密的事情,朱由檢也只能夠和身邊的太監說說。
王承恩的答覆很快,也讓朱由檢大為吃驚。
“皇上,奴婢認為議和的事情,暫時不能夠提出來。”
朱由檢看著王承恩,沒有說話,王承恩的忠心,他是不用懷疑的。
“奴婢按照皇上的吩咐,與內閣諸位大人有過接觸,內閣大臣之中,除開兵部尚書楊嗣昌大人有議和的想法,其餘大人都無此想法,特別是錢士升大人和侯詢大人,更是反對議和的事宜,奴婢從他們的言辭之中能夠感受到,內閣首輔張至發大人一貫謹慎,可是說到議和的事宜,也是堅決反對的,沒有絲毫的猶豫,如此情況之下,皇上若是選擇與皇太極議和,恐怕會招致難以控制的局面。”
朱由檢的神色有些黯然了,好一會才開口。
“難道朕只能夠調遣鄭家軍參與到作戰之中了嗎。”
王承恩的神色同樣黯然,儘管他對鄭勳睿的印象是不錯的,可一旦鄭勳睿威脅到皇上的利益了,那他就是毫不猶豫的反對,皇上憂心的事情,他也是明白的,從大局出發,他認為議和的事情是不能夠做的,那樣會直接影響到皇上的形象,甚至威脅到皇上的統治。
“皇上,奴婢以為事情尚未到那一步,後金韃子正在進攻延慶州城,洪承疇大人能征善戰,一定能夠應對後金韃子的進攻,高起潛率領大軍增援,裡應外合,能夠解除後金韃子的威脅,若是局面出現變化,皇上再來考慮調集鄭家軍的事宜。”
朱由檢嘆了一口氣。
“朕也希望局面能夠好轉,朕已經下詔,調集四川等地的大軍,進入北直隸圍剿後金韃子,朕不知道洪承疇是不是能夠頂住,若是延慶州城被後金韃子攻破,京城就危險了。”
王承恩低下頭,不再開口,這同樣是他不願意見到的局面,萬一局勢到了那一步,可能最終的選擇,要麼與皇太極議和,要麼就是調遣鄭家軍參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