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四十二章 天堂蘇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二章 天堂蘇杭 (1 / 2)

��求收藏,求點選,求推薦票,求讀者大大的鼓勵。)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這是唐朝時候就流傳開的,也就是說蘇州和杭州代表了江南的美麗和富庶,讓鄭勳睿印象更加深刻的地方,那就是蘇州出的人才特別多,盧象升、周延儒、錢謙益、陳於廷、陳於泰、吳偉業、陳維嵩、嚴繩孫、張溥、張採、楊廷樞、楊彝、顧夢麟、吳昌時等等,這些都是明朝末年出現的人才,大名鼎鼎,其中有江左三大家、陽羨詞派的領袖、雲門十子等等,而且在朝廷之中的人也是不少的,作為其中優秀代表的盧象升,更是親手建立了明末三大軍之一的天雄軍。

小小的一個蘇州,就出現了這麼多的人才,可謂是人傑地靈之地。

進入蘇州府城的時候,鄭勳睿內心是帶著好奇和崇敬的,儘管說前世去過蘇州好多次,可如今蘇州在大明的地位,與後世的蘇州市是完全不一樣的。

撲面而來的熱鬧景象,給鄭勳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熙熙攘攘的人群,鱗次櫛比的商鋪,富麗堂皇的酒樓,乾淨整潔的大街,伴隨還有小橋流水的江南獨特氛圍,這一切都讓人想起那首《江南好》的詩詞。

蘇州其實是遭遇過重創的,特別是在明初的時候,因為朱元璋遷怒於張士誠,遷怒於蘇州的百姓支援和擁護張士誠,所以給蘇州一帶定下了非常重的賦稅,這裡的百姓無法承受,人口出逃,土地拋荒嚴重,導致了蘇州的凋零和衰落,建文帝的時候,發現了蘇州的衰敗,略微減輕了蘇州的負擔,之後蘇州出現了一個大人才姚廣孝,這人是明成祖朱棣最為信任的謀士,後來出任國師,他為蘇州真正減輕了負擔,為蘇州的再次繁榮奠定了基礎。

蘇州人性格平和,不喜歡爭鬥,習慣小富即安,逆來順受,和北方人有著很大的差距,這種情形延續到幾百年之後,也許是因為長時間的富足,也許是因為對生活的認識不同,導致了這樣的風氣。

此外就是這裡的學風很盛,著名的東林書院,就誕生在蘇州府所轄的無錫境內。

東林書院在明末的影響非常之大,儘管魏忠賢曾經在天啟年間下令搗毀了東林書院,可魏忠賢被斬殺之後,東林書院再次興盛起來,在蘇州府城直接設立了分院,慕名攀附的讀書人數不勝數,導致了東林書院的再次興盛。

因為東林書院的興盛,伴隨出現的就是東林黨。

歷史上對東林黨的評價莫衷一是,有讚譽的,有痛斥的,也有站在中間立場的。

來到了蘇州,鄭勳睿很清楚,他恐怕要直接面對東林書院,亦或是東林黨了。

楊廷樞對蘇州是異常熟悉的,畢竟是蘇州吳縣人,又在蘇州的府學讀書一年多時間,所以進入蘇州府城的時候,表現的很是平靜,一路上,他不斷的為鄭勳睿解說,包括蘇州城的東直大街為府衙所在地,諸多計程車紳富戶也是居住在東直大街的,東林書院的分院,同樣在東直大街,南直大街為酒樓、茶樓、客棧和青樓聚集的地方,這裡還有蘇州所特有的彈詞,外地人來到蘇州,往往是聽不懂的,此外就是城南胡同了,居住著蘇州的老百姓。

蘇州最為外人稱道的,就是絲綢織錦業,曾經因為官府直接把持絲綢織錦業,讓蘇州的商賈忍受不住,還出現了造反的情形,也是因為絲綢織錦業,讓蘇州出現了不少的大商賈,這些商賈在賺取銀子之後,深感權勢地位之重要,故而大力推進家族和蘇州的教育事業,期望朝廷之中能夠出現他們的代言人。

這大概也是蘇州人才輩出的一個原因吧。

後來的東林黨,之所以彙集了江南士大夫,以及商賈,也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商賈的大力支援,壯大之後的東林黨自然成為了商賈的代言人,東林黨人提議減少甚至免去商業賦稅、增加農業賦稅,導致大明朝廷賦稅驟然減少、農民不堪重負造反,可以說在大明滅亡的事情上面,東林黨是有重大責任的。

白天的南直大街,同樣是熱鬧的,不過和夜間的南直大街比較,還是有著一些差距的,外來的客人幾乎都是在南直大街找尋酒樓客棧。

楊廷樞帶著眾人,直接來到了太白酒樓。

太白酒樓是蘇州名氣很大的酒樓,既有吃飯喝酒的地方,也有住宿的地方,頗似後世的賓館,依照楊廷樞和鄭勳睿兩人的身份,勉強可以到官驛去住宿,特別是楊廷樞的身份特殊了,不過兩人都沒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不缺銀子,不需要去佔那樣的便宜。

一夜的歇息,眾人的身體基本都恢復了,走在大街上的時候,神態頗為悠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