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簾官雖然風光,但也是很辛苦的,試卷太多,短短十天的時間要全部評判出來,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有時候看的頭昏眼花,飯都吃不下去,但也要堅持。
相比較來說,最為辛苦的還是謄錄官和對讀官,他們早就開始做事情了,第一場考試結束之後,謄錄官就要開始謄抄試卷了,所有的文章他們都要謄抄一邊,將考生的試卷密封歸卷,考官看到的文章,全部都是經過他們謄抄的,這樣就能夠有效預防在文章上面做出什麼明確的記號,對讀官的職責是校對,看看是不是有謄抄錯誤的地方,若是發現了錯誤,必須要及時的修改。
鄉試歷經這麼多年,已經算是制度完備了,不過真的想要作假,還是沒有問題的,若是能夠賄賂到主考官,那就可以約定在文章的多少字數做下特定的記號等等,讓考官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出來的。
閱卷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同考官,十名同考官首先開始閱卷,從中挑選出來好文章,放到一邊,其餘不好的文章,放到另外一邊,第二個層次是副主考,對同考官挑選出來的文章進行再次的審閱,剔除一部分之後,餘下的交給主考官,第三個層次就是主考官,看過層層挑選出來的文章,決定錄取的舉人以及名次。
貢院的考試剛剛結束,閱卷就開始了。
七千多試卷,意味著每天需要看七百張左右的試卷,業也就是文章,分配到是個同考官的手中,每人有七十張試卷,足足七十篇文章,還要從中間挑選出來優秀的試卷,怕就是神仙也完不成這麼艱難的任務。
所以第一場考試八股文的文章,就成為了重點。
第一場考試的試卷,每個同考官每天需要審閱二十張左右,雖然也是很辛苦的,但畢竟能夠完成任務的,從中挑選出來優秀的文章還是可以,而且八股文的格式統一,只要認真看其中的內容就好了,不過這也表示考官沒有太多精力看其他試卷,這就預示著第二場和第三場的試卷,基本就是陪襯了,沒有誰會去認真看,時間和精力上面都來不及。
一向不大關心政事的董其昌,突然來了精神,特別關注這一次的鄉試,考官每天看的文章在四十篇左右,從中大概能夠挑選出來十篇不錯的文章,合起來也到了百篇文章左右,董其昌竟然絕大部分都看過了。
這讓所有考官都感覺到吃驚,也隱隱感覺到不尋常。
南直隸兩千多考生,能夠被錄取為舉人的只有一百五十人,接近二十人之中才有一人中舉,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南直隸的讀書人太多,也是進士人數最多的地方,這裡的舉人,很大一部分都能夠透過會試,直接參加殿試。
南北兩邊讀書人的差距,主要就體現在了南直隸和浙江,這兩個地方的讀書人太厲害。
董其昌的敬業,讓其他的考官也不敢疏忽了,閱卷的速度加快,但挑選出來的文章,含金量高了很多。
到閱卷的第五天,董其昌看到的文章,的確是好文章了。
副主考魏呈潤一樣的認真,挑選出來的文章,他要過濾一遍,接著給主考官董其昌,對於錄取哪些舉人,他也是有建議權,有些時候甚至是有決定權的。
一切都要靠文章來說話。
從閱卷的第六天開始,就是錄取舉人的時間了。
到了這個時候,董其昌、魏呈潤和十名同考官,進入到衝刺的階段,每一篇被挑選出來的試卷,或者說是文章,他們都要在上面署名,以備今後查閱。
董其昌的桌上擺著十份試卷,這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文章,毫無疑問,南直隸鄉試的解元,將在這十篇文章之中產生。
略顯疲憊的董其昌,看了看下首正在仔細看文章的魏呈潤,慢慢開口了。
“魏大人,本官之意見,這十篇文章,悉數都可以被錄取,鄉試之解元,也在這十人制裡面產生,不知道你對此有無異議。”
“下官沒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