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顧蘭曾經來過,並不算太遠,走路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他們這些人來到的時候天色還沒黑呢,這裡人果然很多,也有人像顧蘭村裡人那樣,帶來了家裡的東西擺放售賣,從村口到伶人演出的地方,兩邊都是商販。
村裡人各自散開找位置,也有些愛熱鬧的開始逛攤位。
顧蘭幾人都還沒吃飯,摸摸肚子,腹中發出飢鳴,便不急著聽戲,左拐右拐地帶著阿吉他們來到之前王氏酒樓想要吃飯。
顧蘭來到這裡的第一桶金就是和王樓做成的,可後來王樓預感自己惹上了麻煩,連夜帶人跑路,如今那棟王氏酒樓,還在那裡空置著 。
顧蘭聽人說,這酒樓太大,不好出手,又是王樓的心血,他雖然人走了,可也是杏花村的人呢,萬一以後沒什麼事,肯定還是要回來的。
王氏酒樓雖然沒了,可酒樓外面卻起來好多家食肆,有賣煎餅的,有賣麵條的,自然也不缺少那些賣樹葛餅的。
怎麼說呢,顧蘭轉了一圈之後,無比懷念前世,好歹那時候美食是真的多去,和這個世界是美食荒漠完全不同。
在外面吃的還不如在家自己做的呢,顧蘭沒什麼食慾,不過幾個孩子圖新鮮,吃的還算開心。
顧蘭慢慢吃著餅子,仰頭看了好幾眼酒樓,心裡竟然升起一絲念頭。
為何不把這個鋪子盤下來呢。
王氏酒樓處的位置非常好,佔地面積也很大,雖然不知道租金多少,可對現在的顧蘭來說,只要租下這間酒樓並把它做成村裡的產業,肯定不用怕沒錢。
問題就出在一個點上,她把鋪子租來能做什麼呢?
繼續開酒樓?還是做成其他的?
顧蘭心中有很多想法,可又什麼都缺少。
如果開酒樓,這裡許多食材稀缺,就那麼幾道菜來回做,她也懶得做,她還想把酒樓改成雜貨鋪,把村裡的東西放到這裡寄賣,杏花村的位置比小龍坎要好的多,這裡的生意定然也不會差。
一行人吃過飯,柱兒梁兒急著要去聽戲,顧蘭只好暫時放下心中的念頭,可接下來的四處亂逛,她考察的心思就多了起來。
邵老頭挑著珠兒,柱兒牽著梁兒,兩個孩子一人拿了十文錢,便像條魚兒一樣鑽到人群之中,顧蘭想攔都攔不住。
附近雖然多山,村民也不算富饒,可杏花村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好,正好處在四個方面的交匯處,平日裡別的村莊想要交易什麼,都會選擇在杏花村附近。
原本顧蘭也說過,給杏花村一個發展的機會,很快杏花村就能從村子升級為村鎮。
無他,有人的地方就有活力。
不像小龍坎,是杏花村往南最遠的一個村子,再往南就是十萬裡大山,雖然物產豐富,可想要走出村子肯定比不上杏花村好。
哎,說白了,還是缺少產品,不然怎麼發展都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