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0 兵家篇19 (1 / 5)

武則天身旁的狄仁傑緩緩咀嚼著“定海神針”四個字,對天女口中的戰神來了興趣。

聽起來這位戚將軍深受百姓愛戴,是一位威望不遜於岳飛的名將。

帝王薄情,手握重權的將領總是難以善忠,他聽了這麼多,只有衛青是個例外,這位戚將軍會是一個新例子嗎?

天女一如既往地率先介紹起戚繼光的出生背景:【戚繼光,字元敬,山東蓬萊人。戚繼光的祖上戚祥是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開國大將軍,在洪武十四年遠征雲南時壯烈犧牲,明太祖朱元璋念著好兄弟的功德,授予戚祥的兒子戚斌為明威將軍,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

戚家治軍嚴明,良好的家風給戚繼光內心打下了愛國為民的種子,他自小精通文義,十七歲父親病逝後,他繼承了登州指揮僉事。

嘉靖二十九年,戚繼光前往京城考武舉。】

人們對戚繼光厲害的家世背景反應良好,或者說這才是他們習以為常所見。

古代官職一般世萌承襲,父傳子,子傳孫,傳承直到改朝換代或佔據這一爵位官職的家族在政治鬥爭失敗為止。

階級分化嚴重,因此有武將世家,清流文臣世家等等一說。

像衛青、關羽、岳飛這種奇蹟般的低下出身,最後還能走到一國定鼎的位置,天幕出現以前,許多人想都不敢想。

所以大家對岳飛等人如此崇拜,他們或曾為奴隸、或曾為逃犯、或曾為農民,雖處底層但不墮青雲之志,只待有機會便一朝扶搖直上,直衝九霄。

是他們無數人的心中理想!

咸陽宮。

嬴政若有所思,武舉,武舉,舉有選拔之意。

儘管這個時空還沒有舉人誕生,聰明的秦始皇已經領會到了其中真意。

他見戚繼光坐在開闊的殿堂內,經過筆試,武試兩論環節,先考謀略,再考武藝,筆試不及格就不能參加第二輪武試.....

天子親授官職,選拔人才,直接在兵權和王權之間建立一條光明正大的聯結,所有考生為天子門徒。

此為萬世之法,嬴政心想。

五臟六腑似浮在熱流裡,找到了沸騰路徑。

他眼眸掠過亮光,“朕想學此法選拔兵家人才,諸愛卿以為如何?”

法家出身的文臣們不太情願,見李斯沒反對,也就默默閉了嘴沒出聲。

武將們沒啥意見。

主要是宴明婉先介紹了戚繼光的家世背景,他們認為這些來參加武試的青年依舊是世萌承襲的武將子孫,只不過對自家子侄多加了一道考試環節,考得上更受陛下重視,考不上也能當官。

橫豎肉都在他們鍋裡,有啥好反對的?

嬴政當然有別的想法,但步子拉得太快,事情推進就沒那麼順利了。

溫水煮青蛙,慢慢來,總能達到他想要的。

見小韓信嘴巴翹得能掛油壺,嬴政嘴角勾起,吩咐道:“多唸書,朕日後親自點你為武狀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