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 兵家篇9 (3 / 4)

“亭侯之位,恐文若不能繼續勝任。”

君臣兩人僵持在原地,其餘人噤若寒蟬。

這時候恐怕只有劉備和孫權兩人才有心思聽天上講話:【曹操軍事思想的核心是謀略,“欲攻敵,必先謀。”因而他也被稱為兵權謀家。

官渡之戰是曹操指揮的經典戰役之一,在這場戰役中,他用兩萬兵力出奇制勝,成功擊敗袁紹的十萬精兵。

此戰曹操屢出奇兵,巧用火攻焚燒袁軍的糧草,為取得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反觀袁紹,軍隊內部不和,其本人又剛愎自用,屢次拒絕部下的正確建議,一再地喪失良機,終致糧草被燒,軍心動搖,從而導致全軍潰敗。

對於此戰,歷代名臣學者也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它是東漢末年的“三大戰役”之一,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劉備輕輕點頭,對後人評價官渡之戰的這一段表示認同,“軍師說袁賊驕傲輕敵,曹軍攻守相濟,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正是對曹操能力的十分認可,他才會想方設法與吳軍合作,一起抵抗曹軍。

畢竟當初誰都以為打贏了袁紹的曹操就要一統天下了。

只有劉備,從未想過要投降,說是心中一點微不足道的野望也好,說是為了挽救傾頹的漢室也好。

他從不認為曹操是一位聖明君主,也不願臣服對方。

想到這裡,劉備的心情變得沉甸甸:“那曹賊日後竟然稱帝,莫非他真的亡了大漢.....!”

秦國。

白起低頭,兔毫筆不斷在竹簡上記錄。

火攻糧草?這些漢朝人打戰真是一套一套的,嗯,都記下來,回頭打其它諸侯國的時候用上。

宴明婉:【曹操編寫了《孟德公論兵》,書中提出許多關於兵法、軍事組織和訓練等方面的思想和見解,對中國古代軍事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比如曹操擅用火器和騎兵,利用地形實行分兵策略,建立有效的間/諜系統.....這些都是他在軍事戰略上的創新。

曹操深知軍事鬥爭離不開政治形勢的配合。他認為要拯救社會,就必須擁有足夠的武裝力量。他不像春秋時期的吳國夫差那樣只憑武力,不注重政治;也不像周朝諸侯徐偃王那樣,以仁義代替用兵。他強調“兵以義動”,“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為了贏得戰爭中的政治主動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了爭取人心,佔領河北後免難民租賦,又釋出抑豪強兼併令,以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謀士郭嘉頌揚他“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

同時,曹操認為經濟的好壞關係著戰爭的成敗,軍隊沒有輜重糧食,就會走向滅亡。

所以他吸取“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的經驗,大興屯田,達到了足食強兵的目的。】

熙熙攘攘的秦朝臣子們一時間沒了聲。

天女是不是對他們有意見?不然怎的一次兩次戳他們痛處。

嬴政喚治粟內史出列,秦朝農事相關的一切事務都由治粟內史掌管,包括徵收漁稅,田租賦稅等。

如今天幕點名,他自然要過問一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