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萬事俱付黃土。”
【光和三年,曹操為陳武等被陷害的正直官員向漢靈帝上書,儘管言辭誠懇卻未能得到皇帝的重視,這讓他心中充滿了失望。
公元184年,絕望的貧苦百姓在張角帶領下揭竿而起,掀起規模浩大的黃巾之亂。
面對東漢王朝日益動盪的局面,一些有權勢的人打算聯合起來廢除現任天子,他們邀請曹操共謀此事,而曹操毅然拒絕了。
隨後,一件誰也沒想到的意外事發生,幷州牧董卓掌握了國家大權,他性格殘暴,弒殺少帝及太后,仗著軍權的威勢放縱士兵劫掠富戶,姦殺婦女。
董卓的行為激起天下討伐。
曹操抓住機會,乘勢而起,壯大己身,到了四十二歲時,他採納荀彧等謀士的建議,決定迎獻帝於許都,透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方式來增強自身勢力。
這一計策十分巧妙,後世稱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好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撇嘴,可不就是嗎,該死的曹賊仗著皇帝小兒在他手裡,扯著張大義的旗子壓制他們。
這點連劉備都比他更有優勢,對方乃中山靖王之後,劉氏宗室的名義比江東逆臣好聽多了。
“呵呵,曹操的行為與董卓沒有任何分別,有朝一日,我勢必討此逆賊。”
鄴城。
“丞相還有什麼想說的。”
面對荀彧定定的目光,曹操喉頭乾澀。
說沒有違逆漢室的念頭?他說不出口。
他已經走到了這個位置,不可能再回頭,新帝不會容得下曹家。
做周公還是做周文王,歸政於漢室,還是將打拼下來的家業傳給子孫——
曹家能選擇的路只有一條。
不過,曹操雖然心裡有這樣那樣的想法,但他確實沒想過在活著的時候代漢自立!他希望自己至死都是漢臣的身份。
“文若,你信我......”曹操訥訥道。
荀彧淒涼一笑,信什麼,信他的主公沒有不臣之心麼?
天幕已明明白白地告訴他,他眼前站的這人,後世喚作“魏武帝”。
荀彧伸手摘下黑色的冠帽,官渡戰役後,曹操封他為萬歲亭侯,食邑兩千戶,還想表他為三公,他使侄子荀攸推辭十幾次才作罷。
如今看來,這三公不一定是漢家的三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