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笑傲江湖之隱形皇帝> 第六百八十五章 罷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八十五章 罷官 (1 / 2)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子龍的真實身份。旁人不知道,他李東陽難道不知道張太后對子龍的身份極為忌諱麼?

如果堂而皇之的告訴張太后,說自己曾私下裡見過徐子龍,只怕張太后必定不會聽自己解釋,直接命令左右,亂棍把自己叉出去。

只是如果不說,那就是違抗太后懿旨,說的話,卻又不能說實話,不說實話,他李東陽卻也不可能睜眼說瞎話。

畢竟他也不是傻子,既然張太后突然問起,顯然那份信紙上早就寫明瞭。再聯想信紙是劉瑾遞交的,以劉瑾控制的三廠一衛無孔不入的偵查能力,李東陽卻明白劉瑾必定是早就知曉。

大明初年,洪武太祖命錦衣衛監察百官,就連百官的日常起居,晚上是誰陪寢,都是瞭然於胸。

而如今可不但只有錦衣衛,更多了三廠的暗探。李東陽卻也是徒呼奈何,呆在當場,良久無言。

張太后端坐御案之後,見李東陽一直沒有說話,卻就理解成李東陽已經預設了,當即更是大怒,正準備喊大漢將軍上殿,把他李東陽叉出去。

不料一旁的楊一清卻在這時候一下子站了出來,朗聲說道:“太后娘娘,未知那信紙之上到底寫了什麼,竟然使太后如此震怒。以微臣看,李大學士一心為公,就算私下裡見見一些人,算不得什麼嚴重的罪責吧!”

這卻是楊一清看出不對,又見李東陽不辯駁,怕張太后震怒之下,做出什麼讓李東陽難勘的事情來,就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為李東陽進行辯解。

本來他以為,李東陽必定是當朝首輔,又一直以來,與張太后的關係頗為親厚,張太后也多次在劉瑾那裡,袒護李東陽。

所以他以為這不過是劉瑾的挑撥離間,只要自己站出來,讓張太后稍安勿躁,那麼李東陽多半就沒什麼事。

因此他卻不等張太后開口,又繼續說道:“更何況,只憑著一紙誰也沒看過的所謂的訊息,太后娘娘就當眾苛責當朝首輔,卻也是不好吧?”

他這話的意思,本來是暗指劉瑾誣陷,提醒張太后冷靜一下,不要被劉瑾利用,誤傷了李東陽。

依著以前張太后對李東陽的袒護,如果是別的事,張太后確實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幫著李東陽糊弄過去,保下他來。

畢竟張太后也是知道,朝廷之中,如果一味由劉瑾胡來,沒有李東陽的能臣坐鎮,那離變亂也會不遠了。

可現在,張太后卻在意的不是李東陽倒了之後對朝政的影響,而是李東陽私下裡會見了徐子龍,這意味著什麼。

這會兒正好又是楊一清替李東陽出頭,張太后看了看楊一清,不由得怒極反笑,使得滿殿的群臣都是莫名其妙。

然後張太后才緩緩抬了抬那信紙,語氣森然的對著楊一清說道:“那好,哀家先不說李東陽的事,我們就先來說說楊一清楊大人,你曾經做下的好事吧!”

“啊?微臣做了什麼嗎?”楊一清聞言不禁莫名其妙,暗思那信紙之上到底亂寫了什麼,怎麼誣告了李東陽不算,連自己都好像牽扯進去了。

旋即他又看到坍圮之上,神情倨傲,臉色冷漠的看著自己與李東陽的劉瑾,隱隱明白那張紙,可能就是劉瑾的殺手鐧之一,要想反擊,就必須先弄清楚那張信紙之上,寫的到底有些什麼。

張太后聽了楊一清的話,卻只是冷冷一笑,然後問道:“好!既然楊大人不見棺材不掉淚,那哀家就問問你,正德四年,你被人告發,說你冒領浪費邊疆費用,被錦衣衛投入詔獄,可有此事?”

楊一清一聽張太后竟然提起的是這件事,不由得勃然色變。所謂的冒領浪費邊疆費用,其實不過是劉瑾因楊一清不肯依附於他,然後找人陷害誣告罷了。

當時楊一清總制寧夏、延綏、甘肅三邊,是為陝甘總督,權利極大。而劉瑾意圖染指軍權,就幾次三番,或明或暗示意楊一清投靠於他。

可楊一清高風亮節,如何肯投靠於劉瑾,因此一直拒絕。最終劉瑾惱羞成怒,收買了楊一清麾下的一名參將,由他出面誣告楊一清。

當時劉瑾正是提點了劉健等五十三人為奸黨,朝中一時人人自危,以至於劉瑾風頭一時無兩。

楊一清雖然貴為一方總督,最終卻還是無奈被捕,下了詔獄。後來如若不是子龍會同任不凡,領著丐幫前去救援,只怕楊一清還要受不少的苦頭,不死也是要脫層皮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