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關鍵的後半段,就是主要記載楊一清率領朝廷大軍,與寧夏義軍對峙的事。在這上面,楊一清的拖延不戰,以及私下裡與寧夏義軍的首腦談判,實際上根本不是他所說的策反義軍將領,等待戰機。
而是他與張永,乃至幕後的李東陽、楊廷和等朝中重臣,都覺得正德貪玩成性,頑劣不堪,不堪成為皇帝。
相反,他們都曾私下裡見過徐子龍,都覺得比起正德,徐子龍更有乃父之風,也都覺得徐子龍好似弘治再世一般。
正好安王又提議以徐子龍取代正德皇帝,反正兩人容貌一模一樣,不會引起任何紛亂,還能使得整個朝廷振作起來,不再受困於閹黨的把持。
為了佐證這些,情報裡提到了楊一清在以前曾被劉瑾收押進了詔獄,可無故又出來了,卻是因為那徐子龍與丐幫展開了營救。
事後楊一清為了報答徐子龍的恩惠,還與他以兄弟相稱。而李東陽,也曾在京城的某個茶館,與徐子龍有過交談,時間地點,都是躍然紙上。
其他的,還有許多,徐子龍與各位朝臣好似都見過面一般,也都得到了這些人的效忠。所以黃河對峙,只是雙方私下裡最後一次談判,關於以徐子龍取代正德之後的權利分配。
到了這裡,情報戛然而止,卻沒有提到之後為什麼會演變成,朝廷大軍與寧夏義軍的大規模交戰,最終導致如今的格局。
可是隻到了這裡,就一切足矣了,寫這封情報的人,顯然對張太后極為了解。
那就是張太后需要的,不是這場大戰到底是怎麼開始,又怎麼結束。
她需要的,只是自己的權位能夠鞏固,自己的家族能夠長盛不衰,這就夠了。
否則當初她也不會處心積慮的獨霸後宮,又使出狸貓換太子的把戲,把正德抱養成自己的兒子。
本來這場大戰,她的目地就是為了剿滅安王與風月幫,順帶扼殺了子龍,使得她的地位永遠穩固,當年的事情不再被人提及。
可怎料這封情報卻提到,朝中重臣已經對正德不滿,更是在見過了徐子龍之後,與安王、徐子龍暗通款曲,陰謀以徐子龍與正德長相一般無二為由,讓徐子龍頂替了正德,成為皇帝。
不說這事是真是假,哪怕這只是子虛烏有,張太后也會心悸不已。
畢竟她的權位保證,就是正德皇帝在位,如果換上了徐子龍,她卻覺得子龍必定不會放過自己,更不用說自己的家族。
雖然這一切只是這封情報之中,提到的好似捕風捉影的事蹟一般,可是張太后卻不得不信!
正德的頑劣,是她有意無意,縱容劉瑾刻意培養出來,目地與劉瑾一般無二,就是為了更好的控制正德。
朝中重臣,尤其是李東陽、楊廷和等大學士,六部九卿對正德不滿,也是極有可能的。畢竟比之勤勉政事的弘治,正德差的何止以道里計。
如今情報裡說李東陽等人意圖以子龍取代正德,張太后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越想越覺得如果一切成真,自己不用說榮華富貴,只怕卻連性命,都很可能保不住了。
當下她也是一把把這信紙拍在御案之上,戟指走出几案的李東陽,叱喝道:“西崖公,我且問你,今年二月間,你在北京通順街如意茶樓,會見了什麼人?”
李東陽心裡一跳,不覺就隨著張太后的話語,慢慢去想那一天。
須臾間,他便想到自己曾在那如意茶樓,會見了子龍,並且在他的請求下,代表清流文官,與安王達成合作,以雙方對峙,來啟用楊一清,控制軍權,進而推翻劉瑾。
可是一來這是私底下的密謀,不能見陽光,不能當眾說,二來這會見之人,如今已經定性為謀逆之徒,如果說他這個當朝首輔見了謀逆之徒,即便當時子龍還沒有這等罪名,可卻也會李東陽極為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