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孫可望實際是在打腫臉充胖子,白文選一走整個大西軍現在是人心不定,別說是孫可望、李定國這種後起之秀,就算是張獻忠復生都鎮不住場面,到處都有人在打聽訊息或是派人過去忠貞營談條件,直接拖隊伍過去或是宣佈忠貞營進行合作的也絕不在少數。
現在孫可望只能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汪兆齡身上:“既然汪兆齡準備拿著太后娘娘的聖旨清掃內奸,現在就是他動手的時候,他怎麼突然按兵不動?”
論行軍打仗,汪兆齡連他們四將軍百分之一的本領都沒學到,但是論殺人與清洗,他們四將軍加在一起也不如汪兆齡的百分之一,只是汪兆齡雖然喊出了狠話,現在卻是被嚇住了根本不敢殺人。
在這種形勢下,四將軍都覺得越明軍的攻勢越來越凌厲,雖然忠貞營與越明軍並沒有發動大規模攻勢,雙方這幾天的戰鬥傷亡加起來也不超過五百人,但是四將軍從來沒有這麼絕望過。
即使是崇禎十三年張獻忠與大西軍在瑪瑙山遭受左良玉的毀滅性打擊,將士折損無數,張獻忠九個妻妾一口氣被左良玉俘虜了七個,但是形勢也不象今天這麼惡劣。
瑪瑙山戰後,西營將士仍然是團結一心突出重圍並很快就恢復元氣,但是現在西營已經是軍心渙散、人心渙散,大家都覺得與忠貞營合作才是最好的出路。
當然“與忠貞營合作”只是陣前投降的一種掩飾而已,現在孫可望發現形勢已經到了近於走投無路的地步,只能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北面的清軍身上:“大家再堅持幾天,我估計著清國的英親王阿濟格聽到咱們被困在夷陵的訊息後肯定會派兵大舉南征,只要清兵南下我們就有活路了!”
過去孫可望還能抱著與明軍決一死戰的念頭,但現在大西軍已經到了動彈不得補給中斷的窘迫情況,他覺得唯一的希望就是阿濟格大舉南征。
只是劉文秀心直口快地說道:“咱們現在已經處於絕境了,清國大兵能為我們火中取粟大舉南征?我估計他們肯定先跑了!”
而李定國的發言更是堪稱氣壯山河:“如果我們西營要依賴大清兵南下才能脫困的話,那麼我們西營不如向承天皇帝與忠貞營投降,畢竟咱們西營都是漢人,咱們兄弟們寧可死於荒野也不能為建虜效力,何況只是與忠貞營的老朋友合作。”
孫可望卻是不願意投降承天朝或是與忠貞營展開合作,畢竟張獻忠死後他在四將軍排名第一,雖然地位暫時居於汪兆齡之下,但是他確確實實是大西朝的第一號人物,有機會接張獻忠的帝皇寶座。
既然有這樣的天賜良機,孫可望自然不願意屈膝投降:“我們再觀望一下,我覺得阿濟格肯定會率大兵南下!只要清軍南下咱們就有機會了!”
阿濟格與大清兵南下已經成了孫可望的救命稻草。
而阿濟格與清軍諸位貝勒、貝子都沒想到張獻忠居然毫無懸念死於一個無名小兵之手:“這怎麼可能?不可能啊,張獻忠可是名動天下的頂尖悍賊,不知多少大風大雨都闖過去了,怎麼會死於一個無名槍兵的手裡?而且他親自出馬才半天時間就已經死在這個叫徐震的小兵手上!”
雖然阿濟格完全不相信從南面傳來的這個訊息,但是報信的斥侯卻報告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訊息:“英親王,南面傳來的訊息都這麼說,現在二十萬大西軍已經被困在了湖廣與四川之間的深山之中,而且他們背後的萬州也被明軍收復,現在大西軍已經處於絕境,投降者此起彼伏,據說張獻忠的四個義子也堅持不住了!”
看到阿濟格有點不信,與大西軍多多少少打過一些交道的吳三桂趕緊補充道:“若是張獻忠這賊子死於非命,西營確實會土崩瓦解,畢竟只要張獻忠還活著,哪怕他身邊只有數十亡命之徒,但西營仍然是鬥志不減很快就會恢復元氣,可是張獻忠如果沒了……”
吳三桂想了想立即補充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去年闖賊李自成之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