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還是艾能奇聽到這個訊息時都是大驚失色。
之前大西軍雖然有好幾千人在陣前投附越明朝,但是主動投降者最多隻有一小半,多數人都在四面包圍的情況下被迫投降,即使有個別成建制投降與歸誠的例子,但最多隻有百八十人,而且都是些無足輕重的阿貓阿狗。
白文選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雖然他名義上是孫可望的部下,但是他在大西軍中的地位實際僅次於四將軍,而且他與孫可望之間雖然有著上下級關係,但實際卻是自成一軍,出川時更是統領上萬人馬,即使在歷次戰鬥中損耗較大仍然統領著近萬人馬。
如果白文選被忠貞營拉攏過去,形勢必然不堪設想,而且投附忠貞營與越明軍的兵馬不僅僅是白文選所部近萬人馬,以白文選的影響力肯定有數以千計萬計的大西軍被忠貞營拉攏過去。
白文選長期以來都是孫可望最信任的部下,所以受到衝擊最大的也是孫可望,他當即問道:“不可能吧?白文選我覺得信得過,別人可以賣了我孫可望,他白文選怎麼不說一聲就被忠貞營拉攏過去!”
劉文秀苦口婆心地說道:“現在形勢不一樣了,咱們一定要有最壞的打算,萬一白文選真被荊州賊拉攏過去,咱們大西軍的旗號就徹底打不下去了!”
他還有更多的潛臺詞沒辦法說出口,過去不管怎麼樣,大西軍要與忠貞營、越明朝談判,出面談判的代表都是他們四將軍,頂多加上一個丞相汪兆齡而已,就連陳太后都只是談判桌上的籌碼而已。
可是白文選這麼一鬧,劉永錫與忠貞營完全可以越過他們四將軍與下面的諸位大將直接談判,他們四將軍在大西軍的地位就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搞不好他們四將軍最後只能掌握幾千本部兵馬。
孫可望聽到劉文秀這麼說當即下了決心:“我去跟白文選好好談一談,我和他好歹是兄弟一場患難之交,總要好聚好散吧!”
只是孫可望內心仍然抱有幻想,覺得白文選被忠貞營拉攏過去這件事只是流言而已,白文選作為他麾下最信任的一員將領是一定不會背叛他。
但是孫可望還沒出營,白文選已經派一員小將過來向孫可望與四將軍謝罪:“平東將軍,還有諸位將軍,我家將軍已經決心先斬後奏與忠貞營合作了,這件事沒能提前通知平東將軍與諸位將軍,我家將軍派我來向大家認個錯,請大家一定明白他的難處!”
孫可望的心都涼了一半,他沒想到白文選是真被忠貞營拉攏過去,只能怒吼道:“霍邱,白文選這是什麼意思?白文選與我孫可望是生死之交,有我孫可望一口飯吃就絕不會讓白文選餓著,現在白文選為何棄我而去!”
白文選被忠貞營拉攏過去這件事對於大西軍與孫可望的打擊不遜色於張獻忠之死,畢竟白文選已經是大西軍的核心人物,他投附越明軍影響實在太大。
只是白文選投向忠貞營也有一大套理由:“平東將軍,這些年我們陝北人自相殘殺還不夠嗎?萬歲爺何等英雄人物都死於自相殘殺之中,再這麼自相殘殺下去又能有什麼好結局,我們將軍現在只是與忠貞營合作,並不準備投向明國與承天朝,更不會向平東將軍與昔日的手足兄弟下毒手!他還是那個好漢子!”
白文選可以說是給自己留足了情面,他向四將軍表示自己只是與同是陝北出身的大順軍殘部忠貞營進行合作,並不是投向承天朝與越明軍,而且他現在只是退出戰場,並不準備充當越明軍的幫兇向昔日的戰友發動進攻。
但不管是孫可望還是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都知道白文選這是純粹漂亮話,正所謂身不由已,白文選既然已經落水與忠貞營合作,遲早要成為越明軍的一員,遲早要向承天皇帝俯首稱臣,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如果繼續與越明軍、忠貞營對抗,白文選肯定也要親自上陣。
而最重要的不在於白文選帶走了近萬兵馬,而是他作為僅次於四將軍的大西軍中流砥柱都被忠貞營拉攏過去,下面那些統領幾百人、幾千人的將領會怎麼看?
畢竟對面的既不是與大西軍有著血海深仇的左良玉部,也不是大西軍恨之入骨的清國大兵,而是同出於陝北的忠貞營、忠信鎮與忠勇旅,這都是老朋友了!
因此孫可望明明對於白文選非常失望,但是在霍邱面前仍然是給足了白文選面子:“我就知道白文選是好漢子,既然跟我是生死之交就肯定會有始有終,你回去讓白文選放一百個心,我孫可望保證他萬一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