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風八萬裡> 第一百四十一章 北伐近在咫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一章 北伐近在咫尺 (1 / 2)

對於承天朝來說,北伐是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即使不能立即北伐,但是也要維持一條相對穩定的戰線才能維持政權,而劉永錫也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國傢什麼時候北伐,就看什麼時候能把湖南與廣西的局面穩定下來!”

劉永錫雖然沒提廣東,但是姜曰廣很清楚如果把湖南與廣西都拿下,那麼廣東肯定也要拿下來,而現在的形勢來說南方大部分省份能夠傳檄而定,但是肯定會發生若干波折與反覆,這也是劉永錫為什麼會讓流賊出身的孫可望出征雲南的緣故。

因此姜曰廣也提醒劉永錫:“陛下,北伐越快越好,李定國、高一功、李過這些終究是流賊啊!”

劉永錫這次西征的最大收穫並不是拿下江西與湖南湖北的三省地盤,而是收編了大順軍與大西軍餘部,只是現在這兩支流賊的主力都集結在荊州附近,有幾十萬張嘴需要養活,即使是可戰之兵都有十幾萬之眾,而孫可望與郝搖旗都已經南下。

姜曰廣之所以特意提及李定國的名字,自然是因為大家都以為劉永錫會冷落李定國,畢竟在四將軍之中只有李定國沒有得到明確的親口承諾,但事實卻是完全相反,劉永錫對李定國恩寵至極,甚至讓李定國所部成為自己的御營。

而李定國也是受寵若驚,一再表示決不辜負劉永錫的期望,但是在姜曰廣與許多縉紳的眼中,這些流賊出身的將領完全不值得信任,而且更重要的問題在於且不說以兩湖的人力物力,就是以朝廷的國力都難以養活集結在荊州附近的十幾萬可戰之兵與幾十萬老弱眷屬,必須儘早出兵北伐。

而劉永錫也明白姜曰廣是一片好意:“這件事還是看清國那邊的反應,畢竟現在建虜可有不少王爺、貝勒提議放棄京師退守關外,我期待著他們好好鬧一鬧!”

在這個問題上英王阿濟格有著自己的答案:“不戰退守關外?他們居然有這樣的主意,金華賊與崇禎皇帝、弘光皇帝都完全不一樣,咱們動員整個北方的力量都對付不了金華賊,若是放棄中國退守關外拿什麼去對付明國!”

他身邊的諸位貝勒、貝子對於英王阿濟格的回覆都是一片叫好之聲,只是他們包括阿濟格在內之所以這麼說也是有著自己的私念。

現在大清國規模最大的一個野戰兵團就掌握在英王阿濟格手裡,但阿濟格所部既然號稱十萬,自然不可能全是滿蒙精銳,一大半將兵都是入關以後的綠營兵。

真要不戰棄守關外,損失最大的就是阿濟格所部,綠營兵與新附軍雖然可以跟隨阿濟格退守河南、陝西,但不可能跟隨阿濟格退到關外,而且阿濟格所部不但要損失河南的地盤,而且還要丟掉辛苦經營的一切,自然是不願意退守關外。

而吳三桂也不願意退守關外:“英王所言極是,咱們現在這個時候退守關外,只能把中原拱手讓給金華賊,金華賊得到中原與山陝之後恐怕誰也沒辦法對付!”

現在的承天朝只是控制著長江兩岸的諸多省份,但已經讓大清國兩次南征大敗而歸,如果讓承天朝控制河南、山西、山西、陝西之後,恐怕有十個大清國都沒辦法翻盤。

但是阿濟格麾下還是有人贊成退守關外:“可是攝政王兩次南征都是大敗而歸,現在金華賊又收編了十幾萬流賊精銳,他們真要大舉北伐,我們大清國恐怕沒有什麼勝算!”

吳三桂在這個問題上已經考慮了很久,他非常明確地說道:“金華賊雖然收編了十幾萬流賊精銳,但是下一步用兵的重心肯定在南不在北,咱們大清兵不管怎麼樣都是天下屈指可數的精銳之師,而南方數省的明國官軍完全不堪一擊,金華賊統一南方之前肯定不會對大清國下手!”

而英王阿濟格也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確實是這麼一回事,現在流賊孫可望與郝搖旗所部都已經南下,相信湖廣的十幾萬流賊都會大舉南下!”

聽到這個訊息在場的清軍將領都是鬆了一口氣,只要承天朝不把矛頭指向大清國,那麼他們自然是可以穩如泰山繼續享受帝皇一般的生活。

但也有人對於這個問題存在異議:“雖然孫可望與郝搖旗已經南下了,但那可是十幾萬流賊精銳啊!”

對於承天朝來說,荊州附近的十幾萬可戰之兵是最為寶貴的資料,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極不穩定的因素,如果說闖營舊部由於奉天高皇后的緣故不會出什麼大亂子,那麼戰力更強而且建制更為完整的西營舊部就是一個大問題。

畢竟李自成只有一位高皇后,而張獻忠可是一口氣立了四位皇后,而承天朝不可能一口氣冊封四位皇后,所以除了陳皇后得到了一個貴妃的尊號之外,其餘三位皇后現在只是普通的妃子而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