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既然不願意把全部責任都承擔下來,那麼諸位王爺、貝勒到時候恐怕會爭得你死我活,但是大清國本來就是蠻族,而且議事傳統也不是由部落首領一言而決,所以大家反而覺得到時候吵一吵鬧一鬧並不是什麼壞事。
而多爾袞也是氣定神閒地說道:“反正到時候大家來承擔責任,我們大清國現在要不要退到關外去,都由大家說了算!”
多爾袞這話一出,全場自然是一陣喧譁聲。
前次多鐸、豪格南征失利之後,大清國內部就有放棄中原退回遼東龍興故地的建議,畢竟皇太極時期對他們來說是一段非常美好而且浪漫的歲月,當時大清軍可以說是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想什麼時候破關就什麼時候破關。
入關之後雖然拿下大好山河與數以千萬計的人口,但也讓以騎射無敵著稱的大清軍遇到了新問題,很多人覺得還不如按照皇太極故事以山海關為界退回關外,什麼時候想入關劫掠戰利品就什麼時候入關。
但是這些人的意見卻遭受全面非議,畢竟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大清國拼搏了幾十年經歷了不知多少場大戰惡戰,就是為了一個入關,可付出如此驚人的犧牲就退回關外豈不是一件莫大恨事。
而且之前沒入關也就罷了,入關之後如此之多的金銀玉帛美人房子田地既然已經到手,怎麼放棄如此奢華的生活享受重回關外苦寒之地,而多爾袞更是借用這些既得利益者的支援強行發動了第二次南征。
但是二次南征又是大敗而歸,大清國就再次面臨著要不要退回關外的問題,到時候會圍繞著這個問題大吵特吵,甚至吵到雙方都揮刀子的程度,恐怕不吵到精疲力盡,雙方都不會放棄自己的觀點。
在場的王爺貝甲勒突然覺得接下去不管要不要退回關外,大清國都不會以前那個大清國。
而對於承天朝來說,徐州之役的巨大勝利讓這個新生王朝一下子擁有一切合法性,不管是南方還是南方,不管是縉紳、讀書人還是升斗小心都把這個異軍崛起的承天朝視為大明正統,而且天下讀書人現在最期盼的事情就是承天朝能開科舉取士。
雖然大家很清楚承天朝作為天下正統遲早是要開科舉取士,但是讀書人很清楚承天朝的第一次科舉取士將會格外寬鬆,甚至還有許多格外開恩的舉動,對於很多覺得正常情況難以考取舉人、進士的讀書人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而劉永錫也沒想到江淮戰事這麼快就告一段落,多爾袞不但沒席捲江淮甚至連徐州也沒拿下來,雖然徐州方面是險象環生出現了許多劉永錫預期之外的情況,但最後是有驚無險大獲全勝。
據小道訊息說大清國的使團已經在路上,而且談判條件就是去年弘光皇帝想盡一切手段都沒達成的以秦嶺、淮河為界。
徐州既然在承天朝手上,清國提出這種條件就是毫無誠意,而且大清國兩次南征失利,承天朝在戰場上佔據了絕對優勢,絕不可能以秦嶺、淮河為界,很多人都建議要以黃河為界。
但是對於劉永錫來說,這次大捷的最大變化就是他的命令突然變得好用起來,不管他想要什麼或是有什麼命令,自然有人第一時間以最高效率把所有細節都考慮周全。
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孫可望原本對於鎮撫雲南的任命存遲疑態度,雖然劉永錫對他寄以厚望,但是孫可望總覺得劉永錫的這條命令或許隱藏著什麼陰謀,但是越明軍在徐州大勝清軍的訊息傳來之後,孫可望立即改變了態度準備立即啟程,他甚至提出自行解決行軍所需錢糧與一切所需物資,只要朝廷能夠兌現自己的承諾讓他鎮撫雲南。
畢竟他在張獻忠麾下的時候已經存下了一筆數字驚人的金銀,而進入了承天朝之後這筆驚人的帶血財富並不是什麼好事。
而劉永錫也從善如流,接下去困擾了越明軍大半年的湖南問題也得到了徹底解決,雖然何騰蛟號稱十萬精銳,但光是一個孫可望就足以解決湖南全省更不要說劉永錫還派了郝搖旗這員猛將所率的忠信鎮同行。
但即使劉永錫派個阿貓阿狗過去,也照樣能輕鬆解決湖南問題,第一個出迎的就是崇禎朝與隆武朝的湖廣巡撫何騰蛟,只是何騰蛟已經來得太晚,所以劉永錫直接把他安置進了將軍府作為金聲桓的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