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錫沒想到柳如是會在這個時候說這麼一段話,畢竟她與李香君都有過那麼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所以關係還算親近。
但是後宮之間爭風吃醋也是常事,何況外人已經把李香君視為“女皇”,而最近邢夫人也正式封了皇后,所以柳如是有這樣別苗頭的想法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此劉永錫當即說道:“當然不止一本《國策論》,但是現在你先幫香君姐事情辦好了才能談其它問題,香君姐在這上面可是用了許多心思,如果手藝學不好自然不好出師。”
柳如是知道劉永錫的意思是讓她輔助李香君一段時間,爭取把李香君的本領都學到家,劉永錫才會支援她出來自立門戶。
畢竟辦這麼一本《國策論》看起來很簡單,實際是大有學問,光是挑選、修飾雜誌上的文章就費了李香君一整年的精力,中間還有著無數次試錯的經歷。
而柳如是當即答應下來:“那我跟麗珍妹妹這就去準備了!”
劉永錫只能苦笑著點了點頭。
他再怎麼神通廣大,也控制不住後宮之間拉幫結派,張皇后與長平皇后關係自然最為親近,而朱媚兒與卞玉京曾經是張皇后身邊最親近的女官所以也是一個小團體,不過她們不但跟張皇后關係很好,跟李香君也很親近。
而高皇后與邢皇后出身於闖營,所以這次西征湖廣的時候總是在一起伺候劉永錫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姐妹。
至於西營出身的那四位皇貴妃與貴妃更是不用說,她們四個人幾乎全程盡心盡力地侍候劉永錫,幾乎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凝聚力自然也不在話下,而現在柳如是與阮麗珍也形成了一個新的姐妹花組合。
但劉永錫也知道這種情況無法避免,只能找些事情讓她們來負責,現在柳如是與阮麗珍主動提出來要加擔子,劉永錫當然不會拒絕她們的美意:“反正這段時間《國策論》不能出亂子,很多人都在盯著”。
錢程這段時間就一直盯著《國策論》,今天一進家門他就喜氣洋洋地向屋裡的眾人宣佈著自己的收穫:“不負眾望,已經從省城取來這一期的《國策論》。”
縣裡的幾位縉紳聽到這個訊息都是齊齊跳了起來:“《國策論》到了就好,先看看目錄!”
“我準備好抄手了,看看有沒有什麼急需的文章。”
“大家不要急,大家輪流看,誰需要抄錄的話提前說一聲。”
錢程是紹興府蕭山縣的一個秀才,雖然蕭山縣內有不少人在這場驚天動地的震盪中因為跟隨承天皇帝劉永錫起事抗清所以得以榮華富貴,即使沒有榮華富貴也因為跟隨承天皇帝的功勞在縣裡得到了許多特權,但是這並不包括錢程這位早早就退到鄉下避難的秀才。
錢程不但沒有因為承天朝的建立有所收穫,反而因為戰事的動盪損失了許多實際利益,甚至有可能從“詩書傳家”的中上之家成為普通人家,所以戰事結束之後他是腸子都悔青了。
當時他若是跟著承天皇帝一同起事,現在哪怕沒有一官半職,但總能落得不少好處,不至於象現在這麼窘迫,所以在戰火結束之後錢程反而變得活躍起來,千方百計地尋找鑽營手段。
但是機會既然錯過了就很難挽回,雖然錢程在這件事情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他始終是一無所獲,反而有坐吃山空的嫌疑,直到他在省城發現了這本定期出版的《國策論》才有了轉機。
最初錢程覺得這本雜誌簡直不可思議,這上面討論都是真正意義的國策,是諸位宰相才能議定的大事,怎麼能放到這麼一本公開出版的揭貼之上,但是錢程很快就發現這本雜誌有著官方性質所以才能在市面上流通,而且裡面記載了許多非常重要的資訊。
光是閱讀文章的目錄與標題就能大有收穫,具體內容更是堪比金山銀山,甚至可以掌握朝廷的具體動向,而且《國策論》提出的諸多細節很快就落到了實處,這讓錢程更是如獲至寶。
但是錢程雖然是秀才,但在經歷一系列波折之後,他並不能擠入蕭山縣真正的權力階層,因此他很快就找到了幾位相熟的縉紳與他們定期分享這本《國策論》,很快這群人就組織了定期集會,而且有人成功地抓住機會一飛沖天。
而在這個讀者小圈子也流傳某個武夫與窮書生因為在《國策論》登載了一篇文章而謀得一官半職的訊息,所以這個小團體內部越來越積極越來越熱情,但是一般的秀才、書生、商人雖然只知道有這麼一個圈子卻沒辦法參與進來,這個小圈子甚至隱隱有能辦成大事的跡象。
只是大家雖然討論得非常熱烈,甚至在這一期的雜誌上看到自己最想要的內容而準備摘讀、摘引,但是從杭州取來最新一期雜誌的錢程卻是陷入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