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風八萬裡> 第一百四十四章 國策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四章 國策論 (1 / 2)

只是這些有心人明面上要求朝廷採取強硬態度力爭以黃河為界,實際卻是希望出兵北伐越晚越好,畢竟北伐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多少實實在在的好處,卻是極大加重了他們的負擔,特別是那些有海量田地與財產的縉紳更是大叫“真正統一南方之前不宜出兵北伐”。

至於所謂“真正統一南方”到底是什麼概念,自然是控制在他們手上,只是這些人在朝在野都很有能量並相互呼應,甚至能請出這麼錢謙益這麼一位大人物替他們發聲。

而劉永錫也是從善如流,他幾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以現在的形勢而言,明清雙方維持以黃河為界的態勢是雙方都能接受的局面,只要清軍只能放棄黃河以南的地盤,那麼承天朝可以與清國維持一種兄弟之邦的關係。

只是清國既然兩次南征失敗,而且劉永錫雖然年少但比順治皇帝還是大了一輪,所以自然是明國為兄清國為弟,清國要對大明這個兄長之邦進獻歲幣,但正所謂坐地開價就地還錢,目前劉永錫的思路還是寄希望在北邊維持現狀,把主力精力放在整合南方上。

而且越明朝在整合南方也確實遇到了不少問題,雖然路振飛得到詔書之後第一時間就和平接收了廣州,但是廣東境內卻有不少地方勢力與豪強不願意服從路振飛與越明朝的號令,宣佈繼續忠於隆武皇帝或是直接扶持一位新皇帝出來,而且他們還得到了某些外部勢力的支援,所以短時間內路振飛還是無法控制廣東全省。

廣西的局面就更混亂了,雖然有不少州縣與文武官員支援承天朝,但是桂林的靖江王不知吃錯了什麼藥宣佈繼續擁戴唐王,而在靖江王的支援之下唐王也終於有了立足之地。

而云貴情況就更為複雜,孫可望雖然進展順利已經拿下貴陽,但是在奏報上卻表示雲南已陷入動盪之中,各地土司紛紛起事反抗朝廷與沐氏,以他麾下的一萬兵馬與貴州省內的幾千明軍未必能拿得下雲南全省,所以希望劉永錫能派西營舊部萬餘人前往支援。

至於四川的形勢就更復雜,雖然四川總督楊展得到了劉永錫的全力支援後已經拿下了大半個四川,但是川中的軍閥混戰局面仍在持續,且不說那些忠於唐王的小軍閥,就連象曾英這樣已經易幟投向承天朝的實力派都覺得自己的功勞並不比楊展遜色,總想著給楊展找麻煩,所以楊展還有許多事情要辦。

反正按這些有心人的高明意見,承天朝要出兵北伐最後拖個三年五年,如果清軍不繼續南征拖個十年、八年也沒問題,雖然最終還是要北伐,但是北伐的時間應當從長計議。

只是連幫他們上書的錢謙益都覺得這些人完全是在胡鬧,他明面幫著這些有心人向朝廷與劉永錫上書,但是私下卻透過柳如是向劉永錫傳遞了自己的真心話:“何時用兵北伐事關國家生死存亡,自然應由陛下與朝廷一言而決,請陛下不要把外朝的這些胡言亂語太當一回事!”

劉永錫聽到柳如是這麼說當即笑了起來:“錢謙益果然是聰明人,只可惜太聰明瞭!”

柳如是聽到劉永錫的評語也是非常無奈,她只能說道:“很多事情他心裡都明白,但是真正臨機應變的時候就沒有了決心與勇氣,不過這事他說得對,現在建虜與曹州義師已經陷入苦戰,正是北伐的最佳時機!”

與歷史上的曹州之戰相比,現在劉澤清、劉良佐與左夢庚統率的這支“曹州義師”實力更強,而清軍兩次大敗之後能夠動員的兵力有限,所以劉澤清、劉良佐、左夢庚在榆園軍配合之下已經席捲了十幾個州縣,在這種形勢下很多人都覺得承天朝是痛失北伐的天賜良機。

而劉永錫卻是非常痛快地說道:“歷朝歷代那麼多次北伐,每一次都是在他們眼中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可最後成功了幾次?關鍵還是在人心上,要讓天下人放心才行!”

所謂“天下人”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不管是這個時代計程車大夫、豪強、縉紳、商人還是農夫、流民、軍人實際都沒有什麼民族與國家的概念,所以多鐸南征才會如此順利,如果不是剃髮令的緣故,大清國會輕輕鬆鬆征服天下。

而現在劉永錫現在不但要取信於這些天下人,而且也要把這些“天下人”動員起來:“既然朝野都有與清國好好談一談的想法,那就邊談邊打,讓大家知道清國到底有多少誠意,等天下人明白建虜不可信,本朝除了北伐之外沒有其它道路可走,那時候出兵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