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風八萬裡> 第九十二章 君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二章 君子 (2 / 2)

越明軍既然已經收復南京盡取江南,金聲桓就成了越明朝的眼中釘肉中刺,據說劉永錫已經派了安徽巡撫邢勝平、江西巡撫王孫藩與總督徽池寧太軍務兵部尚書金聲同時進攻江西,第一個下馬威就是拿下九江,現在鄱陽府以東已經盡為越明軍所有,加上控制在越明軍手上的廣信府、饒州府,形勢對於金聲桓極其不利。

但是最愛金聲桓的策士黃人龍卻是信心十足地說道:“大清國用將軍之力平定大半個江西,但將軍得了一個什麼位置?”

這是金聲桓的一大恨事,他憤憤不平地說道:“只是給了一個提督之職,非但另委巡撫凌駕於本將軍之上,而且還不得封侯!”

大清國在江西的局面幾乎是金聲桓與王得仁聯手打下來的,但是金聲桓尚且只得一個提督之職要受巡撫排程,而且沒有爵位,更不要說地位在金聲桓之下的王得仁,這也是他們起事反正的原因。

當時他們可以選擇投向越明朝或隆武朝,而黃人龍正是決策的關鍵人物,現在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可是清國好歹也封了不少王爺貝勒,而越明朝對名位就更視若珍寶,只有劉永錫一人得封越王,劉孔昭得封誠國公,除此之外只有邢勝平得封天門伯、周之升封北固伯等區區數人而已,將軍現在投附越人能否封侯?”

金聲桓當即搖了搖頭,他覺得自己雖然手把重兵,但是劉孔昭是劉永錫的生身之父,在弘光朝就已經封誠意侯,現在也不過是一個誠國公而已,而邢勝平、周之升都是劉永錫起家人馬也不過得封一個伯爵而已,他一個降將怎麼可能封侯。

黃人龍甚至指出了一個最典型的例子:“王孫藩奉越人之令巡撫江西尚且不得封侯,何況是將軍!”

金聲桓不由苦笑一聲:“如果爭江西巡撫的話,我肯定爭不過王孫藩!”

黃人龍不由自信滿滿地說道:“這才是我讓將軍迎接唐王御駕的原因,唐王已經答應委任將軍為昌國公總督五省軍務,而且還有更有封王的希望!”

事實上黃人龍與唐王方面談判的時候是希望引越王劉永錫的例子一步封王並給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名義,但是唐王小朝廷雖然不成氣候完全指望金聲桓迎駕,但是對於這些名位上卻是斤斤計較,只給了一個昌國公總督五省軍務的名義。

但是金聲桓有這麼一個名義已經是心滿意足,他告訴黃人龍:“既然聖駕馬上就到南昌府,那麼咱們就要講究名正言順,問問陛下與他身邊的諸位相國,以我的功勞能不能封王?如果不能封一字王,至少也要封二字王!劉永錫在越明朝可以是越王兼天下兵馬大元帥,可他的位置跟我差不多,給不了天下兵馬大元帥,給個二字王總沒有問題吧!”

金聲桓還想與身邊的這些策士謀主討論一下要不要轉向越明朝的問題,但是現在一說能有機會封王就樂得找不到北,一心想著跟隆武皇帝換個更高更好的位置。

而黃人龍也覺得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請昌國公放心,我這就去跟朝廷把事情說清楚,讓朝廷一定要給將軍封王!”

金聲桓與黃人龍並不清楚,他們的請求將會引發隆武朝的新一輪政潮。

而對於劉永錫與越明朝來說,雖然進入南京之後有著不計其數的複雜儀式、典禮與流程要走,而且很多時候需要三推三讓,甚至三推三讓都不能解決問題,但是這也代表著越明朝不再是一個地方性的割據政權,而是大明正統所在。

雖然這個“大明正統所在”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都要大打折扣,但是哪怕是最保守的正人君子都不得不承認越明朝才是大明正統的事實並開始對越明朝中興事業的歌功頌德。

畢竟與要“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大清國相比,越明朝立即變得非常可愛,而且張皇后與劉永錫可不是萬曆、崇禎那種對於朝野結社、清議毫無辦法的皇帝,他們既然能成就中興事業自然就有一番雷霆手段,而在見識了他們的雷霆手段之後,這些正人君子自然變得平易近人起來。

他們現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痛罵弘光皇帝、順治皇帝、豫親王多鐸以及自稱隆武的唐王身上,但對於朝廷頂層那些完全不符合禮法與沒有任何先例的存在與設計視若未見,哪怕劉永錫入城不久就已經與柳如是同桌吃飯同床睡,但大家都非常聰明地視若未見,頂多只是傳些八卦訊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