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風八萬裡> 第九十二章 君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二章 君子 (1 / 2)

雖然多鐸、豪格都在儘量糊弄多爾袞與諸位王爺、貝勒,但是多爾袞還是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大致的真相,可問題在於到現在為止,他還是不知道這次大清國在江南到底折損了多少兵馬,甚至連多鐸、豪格都不清楚具體損失到底有多大。

但正因為連他搞不清大清國在江南到底折損了多少兵馬,所以多爾袞才知道問題的嚴重程度,這次南征失敗可以說是動搖國本。

即使不算收編的江南新附軍,大清國也在江南至少損失了十萬之眾,其中至少有一半屬於真正野戰精銳,如果把新附軍計算進去,大清國在江南的損失沒有三十萬也有二十萬,如此之大的損失用“動搖國本”這種評價已經是非常客氣了。

如果不是金聲桓在南昌反正,多爾袞甚至已經考慮要不要撈一把就走退守關外。

雖然現在越明朝與隆武朝形成對峙局面,一場殘明內戰近在咫尺,但是多爾袞仍然對英王阿濟格在湖廣長期堅守失去了信心,而且阿濟格也主動提出要及時北撤,到時候要用殘明對付殘明,讓流賊來對付流賊。

雖然都說八旗勁旅在江南沒辦法發揮騎射本領,但是多爾袞很清楚這純粹只是藉口而已,事實就是多鐸、豪格還有阿濟格都成了越明軍的手下敗將。

既然大清軍精銳不是劉永錫的對手,唐王麾下的金聲桓、何騰蛟之流就更不是劉永錫的對手,金聲桓在江西肯定堅持不了太久。

等越明軍攻佔江西之後,武昌的阿濟格肯定首當其衝被越明軍與流賊兩路夾擊,而且過去多鐸、豪格、阿濟格聯手都不是金華賊的對手,現在阿濟格單打獨鬥怎麼可能應付得過來。

一想到多鐸、豪格在江南損失無數個精銳牛錄、營頭,多爾袞就心如刀割,現在最重要的是阿濟格這支大軍不能再出現任何意外,如果阿濟格再象多鐸、豪格那樣近於全軍盡沒的結局,那麼多爾袞覺得不用再打下去,不如直接撈一把就走退守關外。

而在場的諸位王爺、貝勒雖然知道阿濟格如果北撤的話,這次南征等於前功盡棄一無所獲甚至還折損了無數精銳,但是沒人敢站出來反對多爾袞的建議。

多爾袞能看得到其中玄機,諸位王爺、貝勒同樣看得出,如果阿濟格大軍面臨與多鐸、豪格一樣的結局,那麼大清軍根本不用想著南北對峙的問題。

因此馬上有人贊同道:“我聽漢人說過,歷朝歷代都是南北並立的局面,北方一統天下的局面,既然南征不力,那我們不如按漢人的說法以秦嶺淮河為界結成兄弟之國!”

這本來是弘光朝北使團竭盡全力爭取的條件,但是不管是多爾袞還是諸位王爺、貝勒都覺得南朝使者毫無誠意,但是現在反而是大清國提出這樣的要求。

而多爾袞對這樣的建議非常贊成:“沒錯,我們可以以秦嶺淮河為嶺結成兄弟之國,只要南朝肯給足歲幣,我們就可以與南朝和平相處,讓越明朝有充裕的時間去對付唐王和其它殘明勢力,畢竟歷朝歷代都有很多先例。”

當然大家知道議和、結盟都是緩兵之計,只要讓大清朝把現有的勝利果實鞏固下來並重整兵備肯定會開始下一輪南征,而越明軍只要統一南方也會發動北伐,但是既然現在雙方都需要時間,那麼結盟就是一個愉快的選擇。

但是議和的事情很快就遇到問題:“那我們該怎麼跟越明朝談結盟之事?”

多爾袞倒是知道怎麼才能解決問題:“我聽說豫親王與肅親王在江南的時候就已經跟越明國談過議和之事,議和的渠道肯定不成問題,關鍵得抓緊時間,如果金聲桓倒了形勢肯定就不一樣了!”

現在多爾袞與這些大清國的王爺、貝勒們都把全部希望寄託在金聲桓身上。

而現在金聲桓卻是氣得直想罵人:“都是你們的主意,說什麼越人攻佔南京至少也要三五個月,結果倒好,我們在南昌反正才兩天時間,越明軍已經把南京拿下來了!”

現在金聲桓可以說是騎虎難下,如果當時他知道劉永錫與越明軍會這麼快就拿下南京城,那麼他肯定會選擇投附越明朝而不是隆武朝,可是誰也沒想到多鐸、豪格這兩位王爺居然如此不堪一擊,一天時間就把整個江寧府都丟給了越明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