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文武官員都曾經思考過田見秀這個問題,但是大家得出的一致結論是張獻忠最大的可能還是回陝西老家而不是來同大順軍殘部搶荊州府這塊地盤,雖然漢中有賀珍駐守,但是隻要張獻忠肯不惜一切代價進攻陝西,賀珍絕不是張獻忠的對手。
但之前得到的線報與楊展的通報都表明張獻忠已經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舉國東征,但這正是大家無法理解的地方,李過就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張獻忠就算準備放棄四川這樣的天府之國也應當回陝西老家才對啊,他為什麼要跟我們火併?咱們雖然打著大明的旗號但一直沒得罪過他!”
李自成、張獻忠都是陝西人,手下的這些部將與骨幹也都是陝西人,除非是萬不得已都惦記著衣錦還鄉,而現在張獻忠卻準備放棄經略陝西率部再入湖廣,讓人覺得這其中大有玄機卻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倒是高皇后卻知道大致的答案,她告訴麾下這些文武官員:“陛下特意寫了一封家信給我,說是年後就準備親自率部西征湖廣,而聽說武昌方面的探子都說阿濟格現在有北撤的打算,或許這就是大西賊執意西進的緣故!”
大家立即明白怎麼一回事,雖然陝西是張獻忠與大西諸將的老家,但是大清國不可能放棄陝西,現在張獻忠就是準備來摘桃子的。
本來高皇后並不準備洩露劉永錫親征湖廣的機密,而是作為關鍵時刻的殺手鐧,但是聽說張獻忠要殺過來她就改變主意了,而文官們聽到承天皇帝要御駕西征都鬆了一口氣:“陛下英明!”
“陛下既御駕親征,中興事業必然功成!”
“到時候陛下與娘娘會師,中興事業自然能夠大功告成!”
“是啊,陛下親征形勢就不一樣了!”
現在的“一品貞義夫人越王妃行署”實際還是個草臺班子,雖然有不少縉紳、豪強來投,但沒有路振飛、朱大典這個級別的人物,而這些來投附的文官能力與眼光都相對有限,雖然也想著中興漢室,但更關心的是個人前途。
現在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在於“一品貞義夫人越王妃行署”雖然已經得到了朝廷的正式承認,他們這些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道臺的任命也跟朝廷報備過,但他們終究不是承天皇帝與張皇后的嫡系人馬,而且大順軍餘部現在只佔據了一個荊州府,以後中興事業成功的時候,他們這些人的前途未必能象朱大典、路振飛那樣飛黃騰達。
但是劉永錫親征湖廣與高皇后會師之後形勢不一樣了,只要把承天皇帝伺候好伺候舒服了,到時候他們就是承天朝的天子門生,因此現在一個個都樂上天了。
只是高皇后雖然怯弱,但是終究有著不錯的眼光,雖然這些投附的文官贊聲如潮,但是她還是看到了真正的問題關鍵:“張獻忠要打過來,咱們荊州府能否應付得過來?畢竟咱們只有一個荊州府,張獻忠卻佔了四川全省。”
這個問題既敏感又關鍵,大家雖然已經心裡有數,但還是把目光轉向了高一功。
高一功畢竟是高皇后的親弟弟,哪怕在這種問題上說錯了話也不會被高皇后記恨一輩子,而高一功也知道自己必須站出來說話:“大西賊如果大舉出川的話,關鍵在於何騰蛟與阿濟格的動向!”
大家對於高一功的這個回答都很滿意,畢竟高一功並沒有直說與大西軍交戰敗多勝少,只說何騰蛟與阿濟格才是勝負關鍵。
但確實就是這麼一回事,雖然名義上荊州府安置了三十萬大順軍殘部,但是大家都很清楚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家眷與老弱病殘,真正能夠上陣廝殺的忠貞營只有七萬之眾,但這七萬之眾中真正稱得上戰兵的最多也就是兩三萬人而已,精銳最多隻有一萬之眾。
畢竟這一年多來大順軍經歷了無數次失敗與惡戰,儲存下來一萬精銳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而大西軍就完全不一樣了。
雖然大西軍佔據四川之後遇到了一系列失敗與挫敗,從佔有全川到現在只控制大半個四川,但是大西軍主力並沒有在軍事上遭受多大損失,光是張獻忠的四個養子張可望、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手上就至少有十萬精銳,真要與大西軍展開決戰荊州這邊並沒有多少勝算。
但是更重要的問題不管是阿濟格還是何騰蛟都把荊州府的大順軍殘部視為死敵。
本來應當勢成水火的這兩路大馬現在已經聯合起來企圖剿殺荊州,企圖消滅承天朝在湖廣的唯一一支武力。